是夜,匠作营核心工棚内,白日试射的那尊“洪武大炮”炮身巍巍矗立。
道衍和尚独自一人立于炮旁,枯瘦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炮身上那些粗糙的符文,嘴角噙着一丝莫测的笑意。
工棚阴影处,一个压低的声音悄然响起,说的是某种晦涩的方言:
“‘种子’已种下,‘雷音’已响彻。明王会喜欢这份‘礼物’的。”
道衍并未回头,只是指尖在某一个符文上轻轻一点,那符文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随即隐去。
他低声轻笑,用同样的方言回应,声音轻若蚊蚋:
“佛亦有金刚怒目,亦需雷霆手段。岂不闻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 下一步该让‘佛朗机’的图纸,‘意外’地出现在匠作营的废料堆里了……呵呵……”
阴影中的声音沉默片刻,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疑惑:
“大师,我们如此襄助明主,对抗‘灰瞳’乃至那天庭,究竟所为何求?”
道衍和尚抬起头,透过工棚的缝隙,望向夜空中那轮冰冷的弦月,眼中狂热尽褪,只剩下深不见底的幽潭。
“所求?贫僧所求乃是一片能让我佛门‘新法’畅行无阻的清净国土啊。”
“而这‘新法’需以烈火与钢铁来开辟。”
……
江南,临安府。
不同于西陲的肃杀、江淮的紧绷,此间仿佛仍沉浸在一场繁华旧梦之中。
运河舟楫如梭,市舶司外商帆云集,街肆酒楼鳞次栉比,笙歌笑语不绝于耳。
赵匡胤定都于此,凭借江南丰沛的物产与发达的水系,大宋势力如同一株依水而生的藤蔓,迅速蔓延,牢牢掌控了吴越核心之地。
皇宫虽暂借前朝旧殿,却已修缮得颇具气象,少了几分汴梁的雄浑,多了几分临安的秀雅与精致。
殿内,赵匡胤一身常服,正与心腹谋臣赵普对弈。
棋盘上黑白交错,杀机暗藏,但赵匡胤的神色却略显松弛。
“陛下,近日市舶司奏报,来自南洋、琉球的海商较往年多了三成,赋税大增。苏杭丝坊、景德瓷窑也已恢复全盛时七成产能。水师新编练的‘车船’已在太湖试航,其速迅捷,转向灵便,确为水战利器。”
赵普落下一子,慢条斯理地汇报着政绩,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善。”赵匡胤微微颔首,目光仍落在棋盘上,
“民生恢复,国库充盈,乃立国之本。水师之事,尤要加紧。这江南之地,水网纵横,舟师强,则门户固。”
他顿了顿,似不经意问道:“各地州府,可还安稳?”
“托陛下洪福,各地归心,并无大乱。只是……”
赵普略一迟疑,声音压低了些,
“只是近来,市井坊间,乃至一些士林清议中,多有议论,称陛下偏安一隅,虽有仁德,却失却一统天下之锐气。甚至有人将陛下与西陲暴秦、河东李唐相较。”
赵匡胤执棋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落下,淡淡道:“哦?都说了些什么?”
“无非是些狂生妄语,说秦有虎狼之师,唐有关陇锐骑,皆是以武立国,锐意进取。而我大宋虽有富庶,却恐重文抑武,终非……”
赵普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已然明了。
赵匡胤哈哈一笑,只是笑声中并无多少暖意:“重文抑武?他们懂什么!打天下需用刀兵,治天下却需文治。朕当年……罢了。”
他似想起陈桥旧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摆摆手,“由他们说去。待我大宋根基稳固,兵精粮足,何愁天下不定?”
然而,他眉宇间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却并未逃过赵普的眼睛。
便在此时,殿外传来轻微响动,一名内侍躬身入内,呈上一封密信:“陛下,曹彬将军八百里加急。”
赵匡胤神色一肃,接过密信拆开。
曹彬被他派往与大明势力接壤的边境镇守,并暗中监控江淮动向,他的加急信,绝非寻常。
信很快看完,赵匡胤的脸色沉了下来,将信递给赵普。
赵普快速浏览,面色亦是微变。
信中所写,正是刘伯温所知关于西陲嬴政、李唐李世民重现,以及那骇人听闻的“天庭”、“巡天镜”之秘!
曹彬的探子显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才从流民、商贾乃至一些溃兵口中拼凑出这些零碎却惊人的信息。
“嬴政…李世民…竟都……”
赵普捻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显示其内心极不平静,
“还有这天庭…巡天镜…陛下,若此情报为真,则天下格局已非群雄逐鹿,实乃亘古未有之巨变!”
赵匡胤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宫苑内精心修剪的花木,沉默良久。
临安的繁华安逸,仿佛被这封密信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外面冰冷而残酷的真实世界。
“曹彬还报,近日江淮明军调动频繁,朱元璋麾下徐达、常遇春似有大举练兵之意。且其境内似有惊天动地的雷鸣之声传出,地动山摇,恐非寻常练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