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时光悄然滑入二月。
春节的气息尚未散去,巴县渝黔路旁的文家湾,已然透出几分不同往年的气象。
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文家院子里就热闹起来。
年前,文云仁通过深圳罗湖罗家村的刘培基家人,电汇购买的三台彩色电视机和三台洗衣机,几经周折,终于在除夕下午运抵巴县。
这年头,这些都是顶顶稀罕的“几大件”。
为了避人耳目,文云仁和弟弟文云义亲自开着那辆吭哧作响的四手解放卡,去邮局仓库提货。
面对旁人好奇的打听,文云仁只含糊地说是“碎石机的新配件”,九个包装严实的大箱子被小心翼翼地搬上车,盖好篷布。
这不仅仅是年货,更是文云仁野心的体现。
除夕夜,一家人围着洗脚盆烫完脚,给小辈们发了红包后,文云仁便盘算着,等春节一过,就让妹妹文云淑发电报给罗家村,他要定四台最新款的碎石机!
钱从哪儿来?他早已打听清楚,无论是公社的合作基金会,还是新开的邮政储蓄所,都有扶持乡镇企业的免息贷款政策。
他的目光还不止于此,他还想从刘培基的渠道弄两台大货车,如果有便宜的二手挖掘机和手动葫芦(倒链)也要,建筑队正缺这些起重设备。
他甚至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更远的水域。年前,他跑去南岸船厂,咨询了抽沙船。
凭借着碎石厂带来的名声和“胆大包天”的做派,他硬是交了一万定金,订下了三艘经改装、换装了旧发动机的1500吨抽沙船,要求船厂务必在三月前交付。
他盘算着,反正后续有免息贷款撑着,先把摊子铺开再说。
这番“财大气粗”的操作,让他在巴县本就引人瞩目的形象,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也引来了更多不明的目光。
正月初一一大早,肖镇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难得没有赖床,自己挣扎着爬了起来。
他换上了刘培基托人从香港捎来的时髦童装和小皮靴,整个人打扮得像个年画娃娃。
院子里,还有他人高的毛绒玩具和精致的小汽车模型,这些都是刘叔叔送的“年礼”,惹得表姐文英、文芳羡慕不已,六岁的表哥文星更是眼馋小汽车,试图用一把红苕糖“忽悠”他这个“小儿童”,结果自然被肖镇“无情”识破。
不过除夕夜,肖镇还是大方地送了两个小汽车给文星表哥,至于已经十四岁多的文明表哥,在他眼里已经“太大了”,不适合玩这些了。
放鞭炮、吃汤圆。今年文家的汤圆里,按照习俗包了一枚一分钱的硬币,寓意好运。
结果,这好运竟落在了年纪最小的“小饭桶”肖镇头上。
小家伙咬到硬币,先是一愣,随即机灵地吐出来,举着小手,奶声奶气地说了一连串“外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的吉祥话,把文大路哄得眉开眼笑,当场掏出一张崭新的十元“大团结”塞到他的小口袋里。
一家人又惊又喜,都想不通这一岁五个月的小娃娃,从哪里学来这么多讨喜的词儿。
这个春节,文家终于通上了电,虽然电压不稳,时常跳闸停电,但比起去年煤油灯的日子,已是天壤之别。
家里还没有电话,无法打给远在部队的肖正堂。
电视里能看到录播的文艺节目,但还没有后来那种全民守岁的春节联欢晚会(直播春晚要等到1983年)。
时代的脉搏在缓慢而坚定地跳动着,文家正被这股潮流推着向前。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日子。
肖镇一早被姑姑肖正云从被窝里薅起来,穿得严严实实。
他原本还想炫酷地滑着滑滑车走渝黔路去文家湾,可惜“儿童人权”得不到保障,被妈妈用背带扎扎实实地捆在背上,提着年礼出了门。
文云淑问小姑子肖正云是否同去,已经参加工作的肖正云摆摆手,颇有大人风范地说不去了,细心地给侄子把虎头帽戴好。
另一边,文云仁已经发动了那辆长江750偏三轮摩托,发动机“砰砰”作响,冒着青烟。
他朝东屋喊道:“刘晓霞!快点啊!磨磨蹭蹭干啥呢!”
“催啥子催!来了来了!文英你还在磨蹭啥子,快点穿好走了!
文明,把那块坐墩肉提好放你爸车上去,你老汉儿真是丢三落四的……”大舅妈刘晓霞的大嗓门也响了起来,催促着一双儿女。
刘晓霞娘家在巴县一品乡,路程不近,需走一段大路再转山路。
临出发前,文云仁像是想起什么,又下车回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用布包着的长条物件——那是一支年前他托关系以“保卫部采购”名义从重钢弄来的高压电棍,昨天刚充好电。
年前他就隐约察觉,每次从碎石厂到文家湾的路上,似乎总有生面孔鬼鬼祟祟地窥探。
虽然年前通过捐款、送肉等“高调”公关,暂时缓和了官面上的关系,但那两万元捐款,也让他如同黑夜中的明灯,成了不少暗处宵小眼中的“大肥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