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十,天色灰蒙蒙的,透着浸骨的寒意。
文云仁开着那辆一路黑烟、吭哧作响的四手解放卡车,载着妹妹文云淑,颠簸在通往巴县县城的土路上。
车厢里放着几袋新米和自家做的腊肉、香肠,是带给肖正云的年礼,也寄托着接回“心头肉”的急切。
车子驶入县委家属院,那股子机关单位特有的安静规整气息,与文家湾的随意热闹截然不同。
筒子楼里飘出淡淡的煤烟味和饭菜香。听到卡车声,一楼一扇门“吱呀”打开,肖正云系着围裙探出头,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大嫂、文大哥!!你们咋这么早就到了!快进屋,外面冷!”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厚棉袄、像个小圆球的身影就从肖正云腿边挤了出来,正是肖镇。
小家伙一个月没见,似乎又白胖了些,小脸冻得红扑扑的。
他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愣了一秒钟,似乎在确认,随即脸上绽放出巨大的笑容,张开双臂,迈着小短腿,踉踉跄跄地扑了过来,嘴里清脆地喊着:“麻麻!啾啾(舅舅)!”
这一声喊,把文云淑的心都喊化了。她赶紧蹲下身,一把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脸贴着他冰凉滑嫩的小脸蛋,眼泪差点掉下来。
“哎!幺儿!妈妈的乖宝贝!”
文云淑红着眼圈,上前摩挲着儿子的后背,嘴里不住念叨:“瘦了瘦了,城里哪有屋里吃得好。”
文云仁看着这场景,憨厚地笑着,从车上搬下带来的东西。
肖正云连忙招呼大家进屋。小小的宿舍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炉子上坐着水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温暖而舒适。
………………
肖正云执意要留文家兄妹吃午饭,带着他们去了机关食堂。
食堂里人不少,干部们三五成群地坐着,边吃边聊。
文家俩兄妹找了个靠边的桌子坐下,饭菜简单但干净:一荤两素,米饭管饱。
正吃着,邻桌几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的谈话声,隐约传了过来。
“听说了吗?最近上头又有新精神,鼓励搞活经济,连荒山荒坡都允许个人承包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
“是啊,文件是下来了,可谁敢当这个出头鸟?承包下来干啥?种树?那得多少年见效益?”另一个稍微年轻点的干部接口道。
“也不一定种树嘛。”眼镜干部压低了点声音,“我听说,有的地方,有人承包石头山,开山取石,卖碎石料!现在到处搞建设,修路、盖房,这碎石料可是紧俏货!”
“开山?说得轻巧!那得要机器,要设备,投入大了去了!而且风险也大,弄不好就赔个底朝天。
我看啊,这事儿悬乎,没几个人有这胆量和本钱。”年轻干部摇着头,显然不看好。
“呵呵,总会有敢吃螃蟹的人。这政策啊,就是给有想法、有胆量的人准备的……”眼镜干部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文云仁本来正低头吃饭,听着听着,咀嚼的速度慢了下来,耳朵几乎竖了起来。
他不动声色地听着,心里却翻起了波澜。
碎石料!这三个字像锤子一样敲在他心上。他搞建筑,太清楚现在碎石料有多紧缺,价格眼看着往上涨。
黑石砭那座光秃秃的石头山,瞬间在他脑海里清晰起来。
文云淑也听到了些只言片语,她看了一眼大哥,发现他眼神发亮,若有所思,便用脚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他,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文云仁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她回头再说。
肖正云没太注意邻桌的谈话,忙着给肖镇喂饭,小家伙到了食堂倒是很乖,小嘴一张一合,吃得喷香,还不时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文云仁便提出要赶在天黑前回去。
肖正云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哥嫂惦记家里。
她把给文大路和文云义带的东西拿出来,又给肖镇穿得严严实实,裹成了个小粽子。
回程的路上,肖镇兴奋劲儿过了,在妈妈怀里沉沉睡去。文云淑抱着儿子,心里踏实又满足又觉得肖正云一个人在外的不容易。
只有文云仁,开着车,异常沉默。
他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食堂里听到的对话——“承包石头山”、“碎石料”、“紧俏货”、“有胆量的人”……
一个大胆的念头,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迅速生根发芽。他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外甥,那张恬静的小脸似乎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幺妹,”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你说,咱公社后山边上那个黑石砭,要是包下来,咋样?”
文云淑一愣,立刻明白了大哥的心思:“哥,你是想……卖石头?刚才食堂里那些人说的……”
“嗯!”文云仁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这是个机会!风险肯定有,但要是弄成了,咱家,还有文明和镇娃儿他们的将来,可就真不一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