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调查组的听证会因苏青竹掷地有声的证言而暂时休会,但基地内的紧张气氛并未消散。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周立坤教授及其部分拥趸之中。他们承认陈醒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但对其理论的根本——即“灵子”作为一种可被特定方式操控的、真实不虚的物理存在——仍持保留态度。在他们看来,所有观测到的现象,或许仍可归结为某种极其复杂、但终将被纳入现有框架的未知电磁或量子效应。
打破这一僵局,需要的不再是言辞,而是无可辩驳的、决定性的证据。
转机,出现在对“废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第三天。
一个由陈醒、苏青竹以及部分被抽调的、来自周立坤团队的数据分析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正在对那个被外部信号烙印在龙纹仪内部的、疑似“坐标”的能量图案进行最精细的逆向工程分析。他们试图理解,这个图案是如何被“写入”的,其能量结构特征是什么。
陈醒基于他的“能量符文”模型提出了一个关键的检验思路:“如果这个图案真的是被外部信号通过能量耦合‘写入’的,那么它本质上是一个在龙纹仪特定符文结构上形成的、稳定的‘能量驻波’或‘拓扑缺陷’。那么,如果我们用极低功率、特定频率的探测能量,去扫描这个图案对应的区域,理论上应该能观测到异常的‘能量隧穿’或‘共振吸收’效应——也就是‘可导通性’ 的证据。这能证明,那个外部信号不仅留下了‘印记’,更永久性地改变了龙纹仪局部区域的能量传导属性!”
这是一个极其精妙的构想。它不再是被动地观测,而是主动地去探测那个“印记”留下的物理痕迹,直接验证能量层面“信息写入”的真实性。
方案迅速被制定出来。这一次,实验规模被压缩到最小,能量等级降至安全阈值以下数个量级,几乎不会对龙纹仪造成任何负担。探测使用一种非侵入式的、超高灵敏度的微波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专注于测量龙纹仪表面那个特定图案区域的能量反射和吸收谱。
实验在高度保密和严密监控下进行。周立坤本人也来到了监控室,他要亲眼见证这个所谓的“决定性证据”。
探测开始了。低功率的微波如同最轻柔的扫描探针,掠过龙纹仪表面。初始的扫描区域(图案之外)显示的能量响应谱平滑而正常,符合青铜材料的本底特征。
当扫描焦点逐渐移向那个神秘的“坐标”图案区域时,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突然!就在扫描束覆盖图案核心节点的瞬间,监控屏幕上代表能量吸收率的曲线,猛地向下塌陷了一个尖锐的深谷!同时,反射相位谱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跳变!
这清晰地表明,在该区域,能量被异常地、选择性地吸收了!仿佛那里存在一个无形的、对特定频率能量开放的“门户”或“通道”!
“出现了!共振吸收峰!”一位数据分析员失声喊道。
陈醒立刻要求进行频率微扫。结果更加惊人:这种异常的“可导通”效应,只出现在一个极其狭窄的、特定的频率窗口内,其中心频率……竟然与之前危机中,那个外部信号用来“驱动”龙纹仪内部节点发生状态翻转的特征频率分量,完全一致!
不仅如此,当他们改变扫描偏振方向时,发现这种“可导通性”还具有明确的各向异性——只在某个特定的偏振方向下才显着出现。这排除了是材料本身不均匀或损伤造成的可能性,强烈暗示这是一种由外部信号“编程”设定的、具有方向性的特殊能量属性!
“巧合!这一定是某种我们还没理解的谐振效应!”一位原本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仍在挣扎。
“那就进行终极验证。”陈醒沉声道,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根据模型,如果‘可导通性’真实存在,且是由那个‘坐标’图案定义的,那么,当我们用这个特定频率和偏振的能量,微弱地‘激发’这个导通通道时,应该能在龙纹仪的其他关联符文节点上,探测到相应的、相位锁定的能量响应!这将是能量在该‘写入’图案构成的隐形回路中流动的确凿证据!”
这是一个更大胆的预测。他们要在A点输入能量,期待在预设的B点检测到输出,从而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由外部信号“刻写”的能量通路。
第二次微激发实验立刻进行。能量束被精确调整到那个特定的频率和偏振,以最低功率聚焦于“坐标”图案的导通节点。
输入……
刹那间,布置在龙纹仪另一侧、与“坐标”图案通过符文结构潜在关联的几个探测点,几乎同时捕捉到了微弱的、但相位与输入信号严格锁定的能量响应信号!
信号虽然微弱,但在经过放大和相干处理后,其与输入信号的关联性清晰无误,信噪比远超阈值!
能量,确实沿着那条被“写入”的、无形的回路,完成了跨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灵飞经:中微子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