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入实验捕捉到的那条微弱却真实的响应曲线,如同在黑暗的旷野中点燃了第一簇篝火,不仅驱散了陈醒心中的部分阴霾,更照亮了前方一片未曾预料的、更加奇诡的景观。
重复实验的成功,使得这种针对“初始化节点”的微扰测试得以被批准进行更深入的参数扫描。陈醒和苏青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注入能量的频率微调、脉冲形状,甚至尝试了在模型预测下,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针对相邻另一个“流转”节点的、时序精确控制的双节点注入。
大量的数据被采集回来。陈醒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计算节点前,对海量的高频采样数据进行着各种复杂的后处理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平均,还包括了空域关联、模态分析、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等更为前沿的数据挖掘技术。
这天傍晚,当陈醒将一组双节点注入实验的数据,输入到一个专门用于识别时空关联模式的算法中后,屏幕上呈现出的结果,让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算法生成了一幅动态的、能量场在龙纹仪表面及周边空间演化的“流场图”。在单节点注入时,能量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被注入节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扰动。但在那双节点、时序精确控制的注入实验中,情况发生了质变!
注入初期,两个节点附近各自产生了预期的局部能量场扰动。但很快,在不到十分之一毫秒的时间内,这两个原本独立的扰动区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开始自发地延伸、靠近、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在龙纹仪表面的特定几何纹路上,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稳定的能量流转路径!
这条路径并非他们注入能量直接轰击出来的,也不是龙纹仪材料简单的线性传导形成的。它是在特定的能量输入条件下,由龙纹仪自身的复杂几何结构作为“基底”,在底层能量架构中自发涌现、自我组织形成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条自组织形成的能量回路,其空间形态,竟与苏青竹之前破译出的、标注在该区域表示“能量导引”的复合符文所预测的路径,高度吻合!
“自组织!是能量回路的自组织现象!”陈醒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形,他立刻呼叫了苏青竹。
苏青竹赶来,看到那动态演化的流场图,以及最终稳定下来的、与符文预测吻合的能量回路,也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之中。她迅速调出对应的甲骨文记载,指着一段描述祭祀中“气”的运行的话:“看这里,‘其气初涣,既而循纹,终归于壑’。以前我们不明白‘循纹’是何意,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在描述这种能量在器物纹路上自发组织、形成稳定回路的现象!”
这一发现的含义极其深远:
它证实了“能量符文”模型的深层正确性。 符文不仅仅是描述性的符号,更是对底层物理规律的抽象表征。它们预测的路径,是能量在特定条件下最可能自发形成的“优选通道”。
它揭示了龙纹仪工作的核心机制。 龙纹仪并非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能量并发射的“天线”,而是一个引导和触发能量自组织过程的“催化器”或“拓扑模板”。它的几何结构,限定了能量自组织可能发生的“相空间”,而能量注入和符文指令,则提供了触发特定组织模式的“初始条件”。
它将“能量图谱”的生成,从“刻写”比喻提升到了“引导自组织”的更高层面。 这更像是在引导一个复杂的物理系统,从其无数可能的状态中,演化并稳定在某个特定的、有用的状态(即所需的“能量图谱”)。
“这解释了为什么龙纹仪需要如此复杂的结构,为什么指令集需要如此精确!”陈醒兴奋地阐述着,“因为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迫’能量做什么,而是为了‘引导’能量自身,在底层架构上,通过自组织,形成我们需要的模式!这是一种更为高效、也更为本质的能量操控方式!”
苏青竹补充道:“这也呼应了印度河文书中,那个中心图案周围描绘的‘连接’图释。可能不仅仅是操作者与器物的连接,更是象征着能量在器物内部及与架构之间,形成的这种自组织连接!”
这个发现,让他们对“能量图谱假说”的理解,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他们不再仅仅是在破译一套古老的“程序”,而是在理解一种引导宇宙底层能量自组织过程的“元编程”语言!
陈醒将这一突破性的分析结果,紧急补充进了评审报告。这一次,报告里不仅有多源证据和理论模型,更有来自真实实验的、展示了深刻物理现象的动态数据!
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很快在基地核心研究圈内小范围流传开来。之前许多持观望态度的研究人员,在了解到“能量回路自组织”现象的存在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意义太过深刻,已经无法用“巧合”或“过度拟合”来轻易否定。
甚至周立坤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位专研复杂系统与 emergent phenomenon(涌现现象)的年轻研究员私下找到陈醒,表达了对这项工作的浓厚兴趣,并询问了一些技术细节。尽管他很快被周立坤警告要“专注于本职工作”,但这细微的裂痕,表明坚冰正在从内部开始融化。
钱老在听取了陈醒和苏青竹关于自组织现象的详细汇报后,沉默了很久,最终只说了一句:“准备好在评审会上,把这一切都讲清楚。”
语气虽然平淡,但陈醒和苏青竹都听出了其中分量不同的期待。
能量回路的自组织现象,就像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它不仅在物理学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在人心向背上,开始扭转局面。
陈醒和苏青竹知道,他们即将站在评审会的讲台上,展示的将不再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猜想,而是一个已经展现出惊人解释力和预言能力、并且触碰到了物质世界深层组织规律的全新理论框架的雏形。
风暴将至,但他们手中,已握有照亮前路的雷霆。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灵飞经:中微子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