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冰冷的宣告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扼住了每一缕意识辉光的脉动。温暖的信息光海依旧在流淌,但那令人心安的韵律此刻却化作了精确的倒计时滴答声,敲打在每一个人类幸存者的意识核心上。三个标准周期——这个短暂得令人窒息的时间窗口,成为了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筛选程序,因他们试图救助星痕遗族的“违规”行为而提前触发,评估重点直指“规则遵守度、系统协同性、潜在风险控制能力”。这不再是模糊的“适应性”,而是具体而冰冷的审判标准。
空气(如果存在的话)仿佛凝固了。短暂的惊悸过后,一种极致的冷静反而如同冰水般浸透了集体意识。绝境,他们经历得太多了。这一次,不同的是,敌人并非具象的猎犬或风暴,而是他们赖以存身的这艘方舟本身所遵循的、不容置疑的铁则。
山岳的意识如同淬炼过的玄铁,沉静而坚韧。一种清晰的、不容置疑的紧迫感在链接中自然弥漫:“审判日提前了。规则,就是唯一的战场。”他的“目光”扫过林凡,“破解它。不是对抗,是理解,然后……找到在规则内生存,甚至……利用规则的方法。”随即转向徐婉,“融入它。让你的共鸣,成为我们感知规则细微变化、甚至……尝试进行最微小‘对话’的桥梁。”最后是陈雪,“监视它。每一个能量波动,每一个信息流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规则意图的体现。我们要预判,而不仅仅是反应。”
命令清晰,目标明确。生存的本能驱使着他们,将所有的智慧与力量,投入到这场与无形规则的生死博弈中。
林凡的“星云”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运转起来。伊莎碎片的光芒不再炽烈,而是变得极度内敛、深邃,如同黑洞般吞噬着所有可触及的数据。“守墓人”宣告的筛选标准,成为了他解析的核心目标。他不再试图窥探“诺亚”的终极秘密,而是全力钻研其“行为准则”。他将“守墓人”过往的所有交互记录、资源分配模式、乃至对之前“违规”事件的反应,都作为数据样本,构建复杂的逻辑模型。他分析的重点在于:这套规则体系的优先级判定逻辑、对“异常”的容忍阈值、以及在“效率”与“控制”之间的平衡点。
“规则并非铁板一块,”林凡在快速演算中分享着他的初步发现,意识波动如同精密仪器输出的数据流,“它存在‘权衡’。例如,在‘维护系统稳定’(最高优先级)与‘清除潜在风险’(高优先级)之间,如果‘风险’尚未显现且‘清除行为’本身可能引发更大不稳定时,规则会倾向于‘观察’和‘限制’而非‘立即清除’。我们的‘违规’行为,之所以触发的是‘筛选’而非‘即时清除’,可能正源于此——规则判定我们尚具‘观察价值’,且立即清除我们可能对第七扇区稳定造成不可控扰动。”这个发现至关重要,意味着他们并非毫无周旋余地,规则本身存在可以利用的“缝隙”。
徐婉的光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尝试引导能量构建任何显性结构,而是将自身意识更深地“沉入”周围的信息光海之中。她不再试图去“控制”或“改变”,而是极致地去“感受”、去“理解”这片光海固有的“情绪”和“节奏”。她将自己的共鸣频率调整到与光海背景波动无限接近的状态,仿佛一滴水融入大海。在这种状态下,她捕捉到了极其细微的差异:当“守墓人”进行日常维护时,光海的波动是平稳、均匀的;而当其发布筛选指令时,虽然整体依旧稳定,但在指令传递的瞬间,特定频段的规则符号会产生极其短暂、几乎无法察觉的“共振强化”。这种强化,似乎与指令的“优先级”和“紧迫性”相关。她尝试着,在光海自然波动的间隙,以同样微弱的方式,模拟出一种代表“稳定”、“协作”、“低能耗”的规则韵律,如同向系统发送无声的示好信号。她不确定这是否有用,但这是她在规则框架内,所能做出的最积极的“表态”。
陈雪则将监测网络的灵敏度提升至极限。她不再仅仅监控能量层级,而是专注于分析信息光海中流淌的那些基础规则符号的组合模式和变化规律。她发现,在“守墓人”活跃期,符号的组合会呈现出更高的“有序度”和“重复性”,仿佛某种标准化的指令语言。而在相对平静期,符号组合则更显“随机”和“复杂”,像是系统自身的背景运算或更深层的信息交换。她试图从中找到“筛选程序”启动后的特定模式,尤其是与“评估”相关的数据流特征。同时,她严密监控着第七扇区与“诺亚”其他区域的边界,警惕任何可能来自外部的、代表更高权限的扫描或干预。
时间在无声的激烈博弈中飞速流逝。第一个标准周期,在令人窒息的紧张中过去。没有发生直接的攻击或审判,只有无处不在的、沉默的“观察”。这种沉默,比直接的威胁更让人压力倍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