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个周期,转机初现。
林凡的模型有了突破性进展:“分析显示,‘守墓人’对‘规则遵守度’的评估,并非简单判断是否‘违规’,而是更侧重于行为背后的意图可预测性以及违规后的‘矫正意愿’。我们的‘违规’是出于救助盟友,动机具有‘协作性’和‘低恶意’,这可能在规则评估中是一个……可酌情减罪的因子!”他立刻调整策略,建议在接下来的交互中,有意识地通过逻辑推演,向“守墓人”传递“认可其规则权威性”、“愿意在规则框架内协作”的隐含信息。
几乎同时,徐婉的深度共鸣带来了一个意外发现:在她极致融入光海的状态下,她隐约感知到,在信息光海的“更深处”,似乎存在着另一种……更加古老、更加缓慢、甚至略带“疲惫”的规则波动基底。这种基底波动与“守墓人”主导的、高效而精准的表层波动,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妙的、近乎“谐波”的关系,但又不完全同步,仿佛……一个更古老的系统,在支撑着一个更新的界面。这个发现让她心生震撼,难道“诺亚”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可能存在层次结构?
陈雪的监测也捕捉到了异常:在第二个周期临近结束时,“守墓人”向第七扇区发送了一段非指令性的、加密等级极高的数据包。数据包的目标并非人类意识,而是直接融入了第七扇区的规则基底。紧接着,陈雪监测到那片之前发现古老信息沉积层的区域,规则结构出现了极其细微的、短暂的“活化”迹象,仿佛被注入了一丝能量,但很快又归于沉寂。这似乎印证了徐婉的感知——“诺亚”内部,确有更深层的、可能与“守墓人”并非完全一体的古老机制在运作!
这些发现,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发现了几条隐秘的岔路。规则并非绝对,系统内部可能存在复杂性和甚至……矛盾?
就在第二个周期结束,最后一个周期开始的刹那——
“守墓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冰冷,但内容却出乎意料:
“基于第一阶段观察及行为数据分析,人类文明意识聚合体‘规则遵守度’项下‘矫正意愿’子项评分上调。‘系统协同性’潜力评估中。”
“现启动辅助评估程序:第七扇区规则基底检测到微能量逸散点(坐标:θ区域)。该逸散可能导致局部规则稳定性衰减。任务:在一个标准周期内,利用许可资源,完成该逸散点的非侵入性加固作业。”
“任务完成度及作业精度,将纳入‘潜在风险控制能力’及‘系统协同性’最终评估。”
任务!一个具体的、在规则框架内的任务!
这不是审判,而是一个……测试!一个展示他们“价值”和“能力”的机会!
希望之火骤然亮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任务目标明确,但“非侵入性”、“利用许可资源”、“精度要求”这些限制条件极为苛刻。这无疑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也可能是唯一的生路。
“坐标θ区域已锁定!”陈雪立刻报告,“检测到规则结构存在微观裂隙,能量正在缓慢流失。加固作业需极致精准,任何过度干预都可能被判定为‘二次违规’!”
“许可资源分析完成,”林凡的“星云”飞速计算,“仅限于我们可调动的、用于自身维持的基础光海能量流,且能量输出功率被严格限制在阈值以下。作业方案需……如同微雕艺术。”
“共鸣引导方案可行,”徐婉感知着目标区域,“但需要将能量控制到近乎‘分子级’的精度,并完全模拟周围规则的天然‘愈合’韵律,不能留下任何人为痕迹。”
最后一个周期,倒计时开始!整个集体意识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全力投入到这项决定命运的“微雕”作业中。林凡计算最优能量路径和加固模型,徐婉以不可思议的精密度引导能量流,陈雪实时监控作业过程与规则环境的互动,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规则本身进行的、容错率为零的共舞。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守墓人”无声而严格的注视之下。
成败,在此一举。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