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之极”、“规则之痕”、“观测悖论”——这三个从疯狂与远古信息中艰难破译出的核心概念,如同三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刺破了“黎明堡垒”前方弥漫的绝望迷雾,却也照亮了一条更加艰险、几乎颠覆所有人认知的道路。
“沉思者”大厅内,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与热烈并存。破译小组的成员们既为这一突破性进展而振奋,又因这推论背后的沉重含义而感到窒息。
“如果…如果这个推论是真的,”一位资深理论物理学家,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意味着我们过去所有的物理学,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可能都建立在一种…不完整的、甚至是‘表象’的层面之上?规则并非客观不变,而是可以被意识影响甚至定义的?”
“更像是一种‘互动’,”林凡尝试解释他来自“星云”和伊莎碎片的感悟,“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底层代码,但‘观测’或‘理解’它的意识,就像是一个‘解释器’。不同的‘解释器’水平,会看到不同深度、甚至不同呈现方式的规则。‘虚空阴影’或许就是一种拥有极端强大且邪恶的‘解释器’的存在,它正在将宇宙规则‘解释’成它想要的样子——也就是那种充满同化和死寂的状态。”
“而‘意识之极’,”徐婉轻声补充,她的精神感知让她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味,“可能就是‘解释器’达到某种极致境界的状态,能够更清晰、更完整、甚至能主动与规则进行‘对话’和‘协商’,而不是被动接受。”
这个想法太过震撼,几乎动摇了现代科学的根基。争论异常激烈。许多习惯于传统物理框架的科学家难以接受,认为这过于唯心和玄学。但支持者则指出,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早已暗示了意识与实在的微妙联系,只是从未被提升到如此核心和宏观的高度。
山岳指挥官听着双方的辩论,眉头紧锁。他不懂高深的物理,但他明白一点:无论这条路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它似乎是目前唯一能看到一线希望的方向。而且,伊莎的存在、林凡和徐婉的能力,本身就是超越传统科学解释的明证。
“大家先暂停争论。”山岳最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理论可以继续探讨,但行动不能等待。我们需要验证。哪怕只是验证其万分之一的可行性。陈雪博士,林凡,徐婉,我要你们立刻制定一个可行性研究方案,目标:验证‘意识强度与纯度’是否能够对现实规则环境产生可观测、可重复的影响。代号:‘探针’计划。”
“探针”计划迅速启动。它分为三个主要方向:
1、个体精进:以林凡和徐婉为核心,进行更加深入和危险的意识修炼。林凡继续深挖“星云”潜力,尝试更主动地去“理解”而非“对抗”规则,甚至冒险模拟更复杂的规则标识。徐婉则继续拓展“精神力滤场”的强度和范围,并尝试将其稳定化,目标是最终能形成一个可以短暂庇护一个小型团队的“意识屏障”。
2、群体共鸣实验:选拔一批精神力天赋较高、且意志坚定的进化者和志愿者,由徐婉指导,进行集体冥想和精神力同步训练。试图研究当大量意识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高度聚焦时,能否产生更强的规则层面影响。这基于“观测悖论”可能存在的宏观效应猜想。
3、技术辅助:研究所全力攻关,试图基于林凡和徐婉的生理与神经信号数据,制造能够放大、稳定或引导意识活动的设备(暂命名为“意识放大器”),但这方面的进展极其缓慢,几乎停留在理论阶段。
就在“黎明堡垒”将大量资源投向这条高风险的新方向时,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势力,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危机,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通过残存的通讯网络,零碎的信息艰难地汇聚起来。
北美联合体的主要避难所“基石之城”传来消息:他们利用强大的粒子对撞机进行了数次极端能量条件下的实验,意外发现超高能粒子流在特定频率下,能够对一小片区域的规则紊乱产生短暂的“抚平”效果。他们将其称为“能量中和”现象,并开始全力开发基于此原理的“规则稳定器”。虽然其原理看似与“黎明堡垒”的“意识干预”截然不同,但目标却惊人地一致——对抗规则层面的污染。双方通过加密信道分享了部分非核心数据,发现彼此的发现可能存在某种深层次的互补性。
欧洲联盟的深地实验室“欧米伽”则传来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他们的理论学家通过模型推演,认为“虚空阴影”的规则污染并非均匀扩散,而是存在着某种“潮汐效应”——在某些特定宇宙坐标或时间节点,其扩散速度和强度会出现周期性高峰。下一个高峰期的预测时间点…令人担忧地接近。他们呼吁全球力量共享所有环境监测数据,以完善这个预测模型。
俄罗斯的北冰洋基地分享了一段宝贵的实战数据:他们在一次对深海增生体的主动攻击中,使用了经过特殊调谐的声波武器,发现特定频率的强声波能有效干扰增生体的聚合过程,甚至能暂时“震散”其规则标识。虽然无法根治,但为对抗深海威胁提供了另一种战术选择。他们强烈建议召开一次全球性的战术研讨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