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言破译小组”的成立,标志着“黎明堡垒”的战略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被动防御和有限反击,转向了主动破解宇宙尺度的惊天谜团,以期找到打破“循环”、阻止“虚空回响”的一线生机。这不再仅仅是一场生存之战,更是一场关乎文明存在意义的认知革命。
小组由陈雪亲自挂帅,林凡、徐婉作为核心顾问深度参与,汇聚了堡垒内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密码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精神力感知特长的进化者。他们的工作环境被安置在堡垒最深处、经过多重加固和屏蔽的“沉思者”大厅。
大厅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仪不间断地投射着来自四个关键来源的、浩瀚如烟又支离破碎的信息流:早期在强烈干扰中被捕获的含义不明的短语碎片;从“公司”废墟中抢救出的、充斥着疯狂与绝望的残缺“摇篮”协议档案;林凡脑海中那枚来自伊莎的微弱“种子”所蕴含的、需要极度小心才能触及的远古知识尘埃;以及持续更新的、来自星空异常区域和深海增生体等所有已接触威胁的规则标识特征数据库。
工作进展极其缓慢,如同在无尽的沙漠中筛选特定的几粒沙子。挫折感和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小组。时间,是他们最奢侈也最紧缺的资源。
就在破译工作陷入僵局之际,深海的威胁再次升级。新一轮的深海侦察采用了更远程、更隐蔽的无人潜航器集群,传回的数据显示,之前“焚海”协议的饱和轰炸,并未能根除增生体,反而似乎刺激了它们。它们增殖的速度明显加快,活动范围从那条核心海沟向外蔓延,开始感染其他区域的海底生态。
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们表现出了更高级的环境改造能力:分泌的特殊黏液正在改变周围海水的化学性质,形成一种更适合它们生存、却能腐蚀常规金属和干扰能量的“酸蚀领域”;同时,它们聚合形成的巨大结构体,开始散发出能够扭曲声呐和常规探测波的规则干扰场,使得远程监控变得越来越困难。
“它们在学习…适应…甚至进化?”陈雪看着分析报告,感到脊背发凉,“照这个速度,它们迟早会触及大陆架,甚至开始影响全球洋流和气候!”来自深海的直接威胁,已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局面,“方舟”计划的实战化应用被提到了最紧迫的日程。林凡和徐婉暂时从破译小组抽身,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指导进化者部队进行更高强度的协同作战训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由增生体聚合而成的巨型怪物;同时加速推进“规则防火墙”的实战化验证。基于那次意外成功的干扰实验,研究所集中全力,试图将那种偶然的、不可控的规则层面干扰,转化为一种可重复、可定向使用的防御性技术。
第一个阶段性成果是“规则标识干扰器”原型机。这是一个极其笨重、耗能巨大的装置,其核心部件是基于林凡和徐婉提供的参数制造的特殊晶体阵列,能够模拟出那种极其微弱的不稳定复合标识。它的作用范围极小,持续时间极短,且极不稳定,但实验室测试表明,它确实能在瞬间对一小片区域内的、强度不高的特定规则标识(如增生体分泌物的活性标识)产生短暂的干扰效果,使其活性显着下降。“这东西目前最多像一把滋水枪。”首席工程师无奈地汇报,“而且我们不确定频繁使用会不会反而‘帮助’它们适应这种干扰。”但无论如何,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数台原型机被紧急生产出来,安装到了最新的“海妖-II”型深潜器和沿海防御平台上,作为最后的防御手段。
第二个方向则更具争议性——精神力规则屏障。这是徐婉提出的构想:既然她的精神力能够感知并一定程度上守护林凡的意识免受规则层面的同化侵蚀,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特训,将这种守护力量从意识层面扩展到现实空间,形成一种小范围的、针对特定规则污染的屏障?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徐婉自愿成为了第一个实验体。在林凡的“星云”精确监控和伊莎留下的碎片知识指导下,她开始了超越极限的修炼。她尝试将高度凝练的精神力外放,使其与周围空间的能量场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并尝试“编织”成一种能够过滤、削弱特定规则标识的网络。过程苦不堪言,徐婉多次因精神力过度透支而昏厥,甚至险些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在她惊人的毅力和林凡的精准辅助下,她竟然真的取得了一丝进展!她能在自身周围形成一道半径不足一米的、极其稀薄的精神力滤场。任何进入这个范围的、强度不高的规则污染标识都会被一定程度地净化和削弱。虽然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且对徐婉消耗巨大,但这证明了意识力量确实可以干预现实规则!这为未来进化者的能力发展,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潜力的方向。这个消息严格保密,但极大地鼓舞了高层。山岳指挥官下令成立一支全部由精神力特长的进化者组成的“屏障小队”,由徐婉负责指导训练,探索将这种能力用于保护关键设施或小范围精锐作战的可能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