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想起傍晚湖边那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随口问道:“我们剧组,或者你,有认识的人在这里面工作吗?傍晚好像看到个有点面熟的人路过。”
助理仔细想了想,摇摇头:“没有。听说能进国科园核心区的,最低门槛都是炼心七重以上的研究人员,而且光有境界还不够,必须通过那个改良版‘显化门’的筛选,证明有坚定的科研决心和纯粹的探索动机才行。这里不设硬性的科研成果门槛,但‘心’的考核极其严格。听说他们每年会通过‘显化门’进行一次外部招聘,每半年还有内部考察复审。也正因为这样,间谍几乎混不进来。”
助理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和敬畏,“后天我们去拍摄,说不定能在里面看到一些真正的大佬呢。”
(同日,深夜 - 张睿家中)
与此同时,张睿正在自己家的炼心室内。这间静室经过特殊处理,隔音、屏蔽外界干扰,是修行和深度思考的理想场所。
他盘膝而坐,并非在冲击瓶颈,而是以一种内观的状态,回顾、梳理着今天关于“恒星系结构”与心晶模型结合的新思路,试图借助这种高度专注的“科研式炼心”,进一步纯化掌控自身的心力。
(地球,神州,西安 - 2031年11月17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按照往常的习惯,张睿应该在八点左右自然醒来。
但今天,直到九点,他依旧沉浸在那种深沉的内炼状态中,双目紧闭,周身气息圆融流转,仿佛与外界隔绝。
九点整,在实验室负责上午值班的学弟见他还没到,有些奇怪。虽然不强制工作时间,但他们实验室内部早已形成了默契的工作时段。学弟试着用终端联系他,却只收到了自动回复:“炼心中,勿扰。”
张睿的心神完全沉浸在内景识海与外部数据模型的交织之中。
全息投影上,“类恒星系”量子计算机的结构图缓缓旋转,核心处理器与周边辅助单元通过无形的量子纠缠网络紧密连接,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秩序井然,高效协同。
“恒星…行星…引力纽带…” 张睿的意识低语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划动,模拟着能量流动的轨迹。
“我们之前的设计,太过线性,太过平面……就像试图用二维的图纸去规划三维的城市。”
他将意识投向自身识海中那颗已无比凝实、散发着九重后期璀璨光芒的心晶。它强大,却似乎仍是一个孤立的点,一个单一的能量源。
如何让它输出的“构建愿力”,能像那“恒星系”结构一样,不是一股脑地灌注,而是分层、分区、协同地作用于“种子”材料?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思维的黑暗苍穹!
“为什么一定要将愿力视为外部的‘工具’或‘指令’?为什么不能……让它自身就具备‘恒星系’的结构特质?”
这个想法让他心神剧震!他之前一直试图将愿力“编码”成外部的指令集,去驱动被动的材料。
但此刻,他意识到方向可能错了。真正的关键,在于愿力本身的内在结构!
他开始尝试,不再是将愿力视为一股混沌的能量,而是引导自身的心念,在输出愿力的瞬间,就为其构建一个内在的、多层次、有核心、有协同的微观架构。
核心愿力:如同恒星,提供最根本的“存在”与“引导”意志,坚定而稳定,定义芯片的核心功能与本质。
辅助愿力流:如同行星,环绕核心,各司其职。一股负责“结构稳定”的意念,一股负责“能量通路开辟”的意念,一股负责“信息节点生成”的意念,一股负责“错误纠正与自适应”的意念……
它们并非独立,而是通过更精微的、模拟量子纠缠的“心念链接”与核心愿力及其他辅助愿力流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动态的、自适应的愿力场网络!
这个构建过程极其艰难,需要对自身心力的掌控达到纤毫毕现的程度。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每一缕意念,调整着它们之间的“轨道”与“引力”。
起初,各种愿力流相互干扰,难以协调,如同失控的星云。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长期科研锻炼出的极致耐心与逻辑,他不断地微调、重构、平衡。
他仿佛成了一个微观宇宙的创世神,在自己的识海中,用念头编织着星辰与运行的法则。
渐渐地,混乱平息,秩序诞生。
一个稳定、和谐、充满内在活力与智慧的“恒星系愿力模型” 在他心念中初步成型!
当他将这结构化的愿力,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一丝,投射到全息投影中那个虚拟的“种子”材料模型上时,奇迹发生了——模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能量冲击,而是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蓝图,其原子层面的虚拟结构开始沿着愿力场网络预设的“引力线”自发地、有序地排列、组合!
虽然只是模拟,但那趋势清晰无比,远胜以往任何一次尝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命菩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逆命菩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