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记”成功化解环保风波,股价再创新高,看似风头无两。然而,何雨柱心中的警铃却从未停止作响。他深知,北方的阴影绝不会因一次挫败而消散,只会潜伏更深,伺机而动。果然,新一轮的攻击,以更隐蔽、更精准的方式,悄然袭来。这一次,对手不再直接攻击“何记”的菜品或管理,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其上市公司的生命线——信息披露与市场信心。
风起于青萍之末。先是几家影响力不大但风格犀利的财经自媒体,几乎同时刊发了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标题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杀机:《“何记”高增长背后的隐忧:关联交易迷雾》、《预付账款激增,现金流是否健康?》、《米其林星光照耀下的供应商依赖》。文章引用了“何记”上市后首份年报和季报中的某些财务数据,通过断章取义、模糊对比、甚至暗示性的揣测,营造出一种“何记”业绩存在水分、公司治理可能存有瑕疵的观感。
这些文章在特定的投资圈群和网络论坛中迅速传播,虽然未在主流媒体掀起大浪,但足以在部分谨慎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心中种下疑虑的种子。欧阳文山监控到舆情后,立刻向何雨柱汇报。
“柱子,手法很专业,不是外行能写出来的。集中在财务数据的‘解读’上,目的是动摇市场对我们的信任基础。”欧阳文山面色凝重。
“查来源了吗?”何雨柱沉声问。
“很隐蔽,IP地址经过多层跳转,内容也是通过第三方约稿,很难直接追溯到幕后黑手。但行文风格和对我们财报细节的熟悉程度,不像普通小编,背后肯定有懂行的人指点。”
几乎与此同时,“何记”的投资者关系邮箱和热线,开始接到一些“热心投资者”的“咨询”电话和邮件,问题集中在文章提及的几个财务疑点上,语气看似关切,实则步步紧逼。甚至有一次季度业绩发布会后的问答环节,也有分析师提出了一个角度刁钻、明显受到那些文章影响的问题。
何雨柱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上市公司软肋的“舆论狙击战”。对手不再进行泛泛的道德指责,而是试图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则和投资者心理,从财务和专业角度进行精准打击,破坏“何记”的估值基石。
“不能掉以轻心。”何雨柱立刻召集了CFO、董秘和欧阳文山的团队开会,“这种阴招,看似不疼不痒,但放任不管,积少成多,就会形成‘塔西佗陷阱’——无论我们说什么,市场都会先入为主地怀疑。必须第一时间、用最专业、最坦诚的方式,彻底扑灭!”
他制定了反击策略:
1. 主动、透明回应:责令CFO和董秘团队,连夜准备一份详尽的《关于近期市场不实信息的澄清公告》,对文章中点名的每一个财务疑点,用最直白易懂的语言,配以详细的数据和图表,进行逐条反驳和解释说明。公告不经交易所问询,主动发布,彰显自信。
2. 加强与机构沟通:何雨柱亲自带队,主动约谈几家重仓持有“何记”股票的大型基金和长期投资者,面对面沟通,出示原始凭证和业务合同,用事实打消疑虑,争取关键支持。
3. 法律武器威慑:让张律师团队收集证据,对那几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坏的自媒体账号发送律师函,指控其捏造事实、误导投资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形成威慑。
4. 正面宣传对冲:欧阳文山组织一批有分量的独立财务分析师和行业专家,撰写正面研究报告,从专业角度肯定“何记”的财务健康和商业模式,并通过权威财经媒体发布,对冲负面影响。
这一套组合拳迅速而有力。《澄清公告》发布后,市场疑虑很快消散,股价企稳回升。主动沟通赢得了机构投资者的信任。法律威慑让那些自媒体暂时收敛。正面研究报告则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信心。
然而,何雨柱清楚,这仅仅是击退了第一波攻击。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果然,更阴险的招数接踵而至。
几天后,一份精心伪造的、盖有“何记”公章的“内部备忘录”截图,开始在某些地下财经社交群中流传。备忘录内容骇人听闻,伪造了何雨柱与某位高管(隐去姓名)的对话,暗示公司正在筹划一笔“未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伪造手段高超,几乎可以乱真。
这份“黑材料”的杀伤力远超之前的质疑文章,直接指向上市公司最敏感的信息披露违规红线!一旦扩散开来,足以引发监管关注和股价暴跌!
“报警!立刻报警!”CFO看到截图后,惊出一身冷汗。
“报警是必然的,但要快,要抢在扩散之前!”何雨柱当机立断,“董秘,立刻准备临时停牌申请,同时起草紧急澄清公告,用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伪造行为!欧阳,动用所有媒体资源,第一时间发布我们的官方声明,揭露这是伪造!张律师,配合警方,全力追查伪造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