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埋伏!” 王贲立刻将火折子吹灭,地道里瞬间陷入黑暗。众人纷纷拔出短刀,屏住呼吸,贴着墙壁站好。脚步声越来越近,借着远处油灯的微光,能看到十几个手持短弩的黑衣人朝着这边冲来,他们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凶狠的眼睛,正是楚谍的死士。
“放箭!” 王贲大喝一声,率先点燃火折子,朝着为首的黑衣人掷去。火折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照亮了黑衣人的脸 —— 那人脸上竟画着和 “祝融使者” 一样的青黑色巫纹,手里还握着一根缠着蛇皮的法杖,显然也是楚巫出身。
秦军士兵们立刻扣动弩机,羽箭如雨点般射向黑衣人。黑衣人猝不及防,倒下了几个,剩下的人立刻举起盾牌抵挡,同时朝着秦军扔出烟雾弹 —— 和衡山祭典上的巫蛊烟一样,黑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带着刺鼻的草药味。
“闭气!用湿布捂口鼻!” 王贲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提前备好的湿布,捂住口鼻。赵佗则带着几名士兵,借着烟雾的掩护,绕到黑衣人身后,用短刀偷袭。黑衣人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只剩下那个持法杖的楚巫,被王贲一剑架在脖子上。
“说!你们的据点在哪里?‘韩公’是谁?” 王贲的剑刃贴着楚巫的喉咙,只要稍一用力,就能割破他的皮肤。楚巫却冷笑一声,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陶罐,就要往地上摔 —— 罐子里显然是易燃的巫蛊油。
赵佗眼疾手快,一脚踢飞陶罐,陶罐摔在地道的墙壁上,油洒了一地,瞬间燃起大火。楚巫见状,猛地朝着火墙冲去,想要自杀灭口,却被王贲一把揪住衣领,按在墙上。
“火快烧过来了!将军,先把他带出去!” 赵佗喊道。地道里的木板和夯土都是易燃物,大火很快就蔓延开来,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王贲点点头,提着楚巫,跟着众人朝着洞口撤退。
刚钻出洞口,就听到身后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 —— 地道的顶部被大火烧塌了,将里面的痕迹掩埋得一干二净。王贲松开楚巫,一脚将他踹倒在地:“现在可以说了吧?地道里还有什么?”
楚巫趴在地上,嘴角流出血沫,眼神却依旧凶狠:“秦狗…… 你们永远找不到…… 韩公的兵书…… 那是灭秦的利器……” 他说着,突然猛地一咬舌头,鲜血从嘴角涌出,头一歪,竟自尽了。
“将军,他死了!” 士兵探了探楚巫的鼻息,摇了摇头。
王贲皱紧眉头,楚巫临死前提到了 “韩公的兵书”—— 难道这荒冢里还藏着兵书?他转头看向那座空碑后的坟包,大火虽然烧塌了地道,但坟包本身还完好。“挖开这座坟!” 他下令道。
士兵们立刻拿起铁锹,开始挖掘坟包。泥土被一锹锹挖开,很快就露出了一口黑色的木棺 —— 棺木是楠木所制,上面刻着复杂的云纹,显然不是普通的棺材。王贲示意士兵们停手,亲自走上前,用短刀撬开棺盖。
棺盖被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 棺材里没有尸体,只有一叠用丝绸包裹着的竹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里面,竹简上还放着一把青铜匕首,匕首的柄上刻着一个 “韩” 字。
【三: 兵书秘藏】
王贲小心翼翼地将竹简从棺材里取出,丝绸包裹得很严实,上面还绣着一个小小的 “项” 字,与之前洞庭湖巨蛇王冠上的族徽、荒冢中央墓碑的 “项” 字符号如出一辙。他解开丝绸,展开竹简,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草药味扑面而来 —— 竹简用的是楚地特产的青竹,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摸起来光滑坚硬,上面的字迹是用朱砂写的,笔画刚劲有力,显然出自高手之手。
“这是…… 兵书?” 赵佗凑过来,看着竹简上的内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竹简上记载的全是行军布阵、攻防战术的内容,从如何侦查敌情、如何设置埋伏,到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调配粮草,应有尽有,甚至还详细标注了不同兵种的配合方式,比秦军的《尉缭子》还要细致。
王贲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卷竹简上,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 ——“十面埋伏”。他仔细读下去,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这种战术的用法:选择地势险要的山谷,将军队分成十队,分别埋伏在山谷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再派一队士兵引诱敌军进入山谷,最后一队士兵断敌后路,形成 “十面合围” 之势,让敌军插翅难飞。
“好狠的战术。” 王贲喃喃道。这种战术需要对地形了如指掌,还要精准调配兵力,稍有不慎就会被敌军反包围,可一旦成功,就能将敌军全歼。他接着往下读,发现竹简上还记载了 “十面埋伏” 的实战案例 —— 比如如何利用夜间的雾气隐蔽兵力,如何用稻草人伪装成士兵迷惑敌军,甚至如何用鼓声和号角制造恐慌,瓦解敌军的士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风骨:王翦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