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墨黑,纸钱似雪,两府亲王素冠白马,扶柩缓缓而行。
道旁白幡猎猎,哭声与更鼓相和,一派肃杀。
灵前,太子与晋王各捧香炉,象征“君臣同哀”。
贾故随班叩首,抬眼望见乌漆棺木上覆着一面织金“忠武”大旗,在晓风里鼓动。
他不由心里发紧,于阁老生前骑射挽弓,上马下马比少年还利,谁知一夜心梗,竟连一句遗言都未及留。
七十高龄,本该颐养,却卒于案牍,可见宰辅难当,为臣不易。
而他这一走,内阁空出一把椅子,接下来不知又有多少明争暗斗。
自己如今五十往上,再过几岁便要六十了,竟还耗在侍郎之位,劳心劳力,不知何时能否能借力再上一程。
果不其然,赵尚书又找上贾故来。
他说,“下一回入阁,老夫要再博一次。先前冯尚书怕就是因为你一路跟着我,才在礼部拦着不给你放权。
这一次,他肯定也要争。道生,这回你不必替我说话,免得冯公败了,把火气撒到你身上。”
贾故不想他此时竟如此通情达理,当即笑着回他,“既然尚书大人这样确定,道生在这里就先贺喜了。再谢你体谅。”
赵尚书抬眼看他,目光里带着年长者的豁朗,也带着并肩多年的信赖:“如今一路跟着我,支持我入阁的人里,郡王府那边我不好说。跟我办过事的侍郎他们也不好说心里怎么想的,其他人都散在各地。
唯有你,一旦我斗法失利,还能名正言顺出面保全我一家老小,我可得保护好你。”
这话是实打实的。
数年之间,从西北到京城。
贾故一路没少仰仗赵尚书。
皇帝知道。
在其他人也知道。
所以便是赵尚书再次入阁失败,他也不能干忘恩负义的事。
不然高官能吏那样多,旁人为何要支持他一个忘恩负义的上位?
这也是贾故虽敬着冯尚书,但从不为了在礼部的权力,和冯尚书抛白心意的缘故。
所以,贾故笑回赵尚书,“这是应有之义。”
他顿了顿,又含笑补充道:“您大可放心,如今您要入阁,我即便不公然摇旗,也必守好分寸,绝不让人借机生事。”
赵尚书闻言,举杯一饮而尽,朗声笑道:“有你这话,老夫睡觉都踏实。”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