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正,残星犹在。
贾故还未使人去请林妹夫,就听有人来报,林妹夫来找他。
只见林如海素缎便服外只罩一件藏青旧鹤氅,踏雪而来。
贾故尚未梳洗,披着袍子迎出暖阁,请林妹夫进屋坐下,他 还未开口,就听林妹夫说,“朝中又有弹劾陕西粮道的折子,如海接了圣上的任命要去做陕西道监察御史。”
贾故惊喜,却听林妹夫又说,“圣上本属意如海做京畿道监察御史。但如今回京不妥,便只能推脱了。”
京畿道监察御史是清代都察院下属监察官员,主要负责照刷各部院卷宗、分理都察院事务及稽察内阁及顺天府事务。并兼管大兴、宛平两县监察事务。
虽定为正五品,但权力可比贾故这个太常寺少卿大多了。
“什么?”贾故猛地直起身,灰鼠袍滑下肩头,“京畿道掌刷卷、稽内阁、辖顺天两县!你怎么推脱了?”
“正因权重,才不可此时回京。”林如海截断他,目光清定如寒星,“盐政旧账未清,我若骤踞要津,徒引弹章。陕西粮道虽有不好,但往日圣上多有插手,有错也不在御史身上,倒是能平安过两年。”
听妹夫如此说,贾故又想。在京里能凭本事往朝堂上站的,一个比一个有手段有能耐,别说贾政在这里是凑数的。
这一年待下来,贾故都觉得自己其实只是个很单纯的人了。
便是林如海比贾故高两个段位,可是比资历,他同科的状元,上一科的榜眼都还在礼部站桩呢!
比政绩,贾故的亲家,郡王府的女婿,二品的巡抚大人,想回京来和其他人拼一拼都没成。
更别说,那工部、吏部尚书,都做过一方军政在握总督。
论与皇帝亲近,京中外戚宗室多不胜数。
贾故甚至寻思着,要不是要不是皇帝要用对香茜国动兵用的是四王八公里的南安郡王,贾雨村这号人可捞不着兵部尚书大司马来做。
也怪不得南安王兵败,贾家填姑娘给南安王收拾尾巴,贾雨村迫不及待的撇关系呢。要不撇干净,等其他有上进心,资历够却还熬着的老大人们亲自动手,可就要跟贾家一样,连祖辈的家底都要留不下了。
如今太上皇说话依旧管用。
林如海在京里也没有能给皇帝表忠心的地方。反倒容易将自己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地步,还不如熬两年政绩和资历,脚踏实地的进上一步。
毕竟官场为官,皇帝要不把你托到和绅那个境界,你也没有郭嘉那个能耐手段,还是以根基为重比较好。
这般想了许多,贾故再看妹夫鬓边新添的白发,他只能笑说,“妹夫能从两淮盐政平安脱身,也值得贺喜。”
林如海亦笑,“侥幸而已,多亏了舅兄几番写信告诫。”
贾故又说,“陕西道上我有几个姻亲旧识,你去了若有为难。改日我与他们说说。”
林如海只道,“多谢。”
这些说完,贾故就说起贾璋了,“妹夫瞧我三儿如何。他在你府里养了一年。品行你都见过了。”
林如海抚须细想,“舅兄意思我都知道。璋儿率真,待人心诚。”
听林如海所说,贾故接了一句。“还会哄人呢。”虽然不一定哄的好。
完了,贾故还不忘打击一下宝玉,“宝玉养的娇,被一院子姐姐妹妹哄着。二嫂被珠儿先时读书累坏了身子给吓着了,不敢叫宝玉劳累。”
林如海认识贾故太久了。他一说话就知道他是个什么心思,他被逗的发笑,只昨日宴上见宝玉赖在老太太怀里撒娇,就知道那是老太太心肝,忙说,“舅兄可不敢这么说小侄儿。”
贾故摇头,“不是我说,是我夫人,着急的很,说给璋儿这个当兄长的定下,才好操办瑄儿的婚事。”
林如海再想,“那就依嫂夫人的一起定下吧。我看珩儿行事有章,他们夫妻二人待黛玉如亲妹,黛玉昨日也说玥姐儿待她也好。黛玉身子弱,我只盼望她日后在舅兄家里,能自在些。”
贾故听他夸了一圈,就是没夸自己。也不跟他计较,只笑说,“咱们还按之前说的,若是他们有了子嗣,给你一个做亲孙!”
林如海叹气,“黛玉还小,不着急这些。婚事还望舅兄等到如海办完差回京再说。”
贾故点头。
院外,天色破晓,一缕金红爬上飞檐。贾故伸个懒腰,潇洒地挥手,“那妹夫你且去,黛玉就交给我们了。”
等晚上贾故下衙回来。
与林妹夫、徐夫人同往老太太处。
贾故先开口,说,“今早我与妹夫商议,定下璋儿与黛玉的婚事,还望老太太知晓。”
老太太一惊。见贾故、林如海都一脸认真。思索一会,才说,“好,黛玉留咱们贾家最好。”
腊八未过,天色青灰,林妹夫就打算走了。
荣府外墨油骡车已套好,车辕上挂一盏小小的“林”字灯笼,灯罩被风吹得咯吱转。
林如海披着一件半旧的藏青鹤氅,领口一圈玄狐毛被呼出的热气染了霜,衬得脸色愈发苍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