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时候,赵氏嫁了个义妹给贾瑄外头认的朋友。
徐夫人给添了一百两银子做嫁妆。
不是什么大事。贾故也没太关注。
十一月底,贾故很及时的收到了兴元府庄子送来的账本,还有吴兴家送来补贴家用的。
京师夜来得早,酉时刚过,府门外便只剩灯笼里一点欲坠的猩红。
贾故披着灰狐里鹤氅,站在西院檐下看小厮们抬箱进院。
“老爷,卖了庄子里的收成,还有几家分成的干股,给玮四爷支了五百两,另有给府上送的,剩下的都在这了。”从兴元府来的管事捧了个小盒子给贾故。
贾故打开一看。大概有五千两银票。他接过后。
再看向第二抬箱笼,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封足色纹银,上覆一封短笺,吴兴亲笔:“岁暮天寒,与主家聊补薪米。”
吴兴家被放了身籍留在外头跑商,要的就是他能年年孝敬。
贾故用指背叩了叩银封,叮然有声,嘴角便浮起一点几不可见的笑纹。
还有一个箱子里头是一罐澄亮的蜜渍佛手、两包蜀笺,里面附信一封,“伯父大人膝前:佛手止咳,蜀笺粗陋,愿您冬日安和。侄贾琥顿首。”
“琥哥儿有心了。”贾故笑道。又听一旁管家说,琥哥儿将贾故和岳父家赠他的两家铺子都用上了。
如今还请了账房。只管进货收账,做了两家铺子的东家。
贾故点了点头。虽然他走了,可是他几个亲家还在那为官呢。
照拂贾琥一家开两个门店做个小生意还是可以的。
第二日给老太太请安。贾故让徐夫人带了两千两银票去。
荣庆堂外,一树老梅压着残雪。廊下火盆噼啪,把檐角冰凌烤得滴水。
老太太歪在暖榻上,手里捻着一串迦南香珠,半阖着眼。见徐夫人奉银,她笑着叫李纨入府里的账。
又有几个孩子排成一行先问老太太安。
其中宝玉穿一件莲青缎狐腋箭袖,腰间汉玉叮当作响;黛玉披着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鬓边一点绢花被热气蒸得微颤。
老太太见了最爱的两个玉儿,笑的慈爱,忙说,“都快起来。外头冷,快喝口热茶。”
宝玉先捧茶,却望着窗外灰白的天色出神。
黛玉顺着他的目光,轻声叹道:“冬月一来,连蝉声也绝了。有道是蝉鸣一夏一生无。”
宝玉也跟着伤感。
贾璋一口茶烫得直呵气,咧嘴笑道:“表妹别愁,左右树上没有知了猴可逮了,它们明年还会爬出来。”
黛玉回眸,轻轻白了贾璋一眼:“三哥说什么话,知了猴明年再爬,也爬不回今年这一只。”
贾璋被她一噎,挠挠后脑勺,没头没脑地道歉,“那我……我替明年的知了先给妹妹赔不是。”
看他们表兄妹如此对答,徐夫人觉得十分有趣。
赶在腊月前,林如海终于回京了。
他去宫里交过差。头一件事就是来荣国府看女儿。
得了消息守在门口的小厮缩着脖子,远远见轿中踏出一只黑缎朝靴,就上前去请。
贾琏也在门口迎着,只见林如海身披绛紫官服,外罩玄狐大氅,衬得鬓边白发愈发刺目。
等到了荣庆堂,林如海掀帘进来,一撩袍角便跪:“如海给岳母大人叩头。”声音闷在狐皮领子里,竟比雪还沉。
老太太忙抬手,鸳鸯早机警地搀住她。她望着阶下那瘦得颧骨突起的姑爷,喉头滚动半晌,只吐出一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黛玉原侍立在西窗下剪梅枝,闻声回头,手中银剪“当啷”落地。
林如海抬头,目光在女儿脸上停了一瞬——那眉眼像极了早逝的敏儿,却更单薄些。他嘴唇抖了抖,终究只挤出个笑:“黛玉长大了。”
一句话未完,黛玉已扑进他怀里。
林如海僵着臂,半晌才环住女儿肩。
老太太别过脸,用帕子按了按眼角:“姑爷一路风霜,先喝口热茶。”
琥珀捧上六安瓜片,林如海却先双手奉给老太太:“如海谢老夫人抚育玉儿之恩。此女体弱,若无您老庇护,恐……”
他喉结滚动,再说不下去,竟撩袍又要跪。
老太太叹息:“敏儿是我亲闺女,她留下的骨血,我拼着老命也要看顾。倒是你……”她目光掠过林如海灰白的鬓角,“怎么不保养好自己?”
林如海垂眼:“为圣上办差不敢不尽心。只是……”
他侧头看黛玉,女儿正偷偷抹泪,他声音低下去,“每念及玉儿孤身在京,常恨不能插翅飞来。”
黛玉忽然抬头,“女儿不孤。外祖母疼我,姐妹们伴我……只是父亲,您瘦了这许多。”
她伸手想碰父亲凹陷的脸颊,又怕逾矩,指尖僵在半空。
林如海笑,眼角细纹里夹着风霜:“不过是路上走的急,清减了几分。”
一句话叫黛玉更难过了,却听老太太笑叹:“玉儿,快叫你父亲歇一会,等晌午家宴,将你们之前酿的‘雪里春’取来,给你爹接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