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独轮车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军营中激荡起层层涟漪。王审知与老匠人赵革合作的佳话,连同那能载重省力的“奇器”,迅速取代了之前原型机失败的尴尬,成为士卒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王审知的“巧思”之名,也终于从略带质疑的调侃,转变为了带有几分实实在在敬意的称谓。
然而,王审知自己却异常清醒。独轮车的成功,仅仅是解决了“运”的问题,如同疏通了一条淤塞的血管,但若血液本身(粮草物资)依旧匮乏,甚至源头(后勤管理体系)依旧混乱低效,那么血管再通畅,也无法改变机体日渐虚弱的事实。
中军大帐内,气氛并未因独轮车的成功而变得轻松。王潮案头堆积的竹简不减反增,大多仍是催粮、诉苦、报告损耗的文书。那场关于后勤的晨议,每日仍在继续,只是焦点悄然发生了变化。
“大帅,独轮车确是好用!”一位负责粮秣转运的队正面带喜色地汇报,“昨日试用的五辆新车,从码头库房到大营,往返次数比平日多了三成,洒落损耗也少了近半!”
王潮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目光赞许地看向王审知。帐内不少将领也纷纷点头,看向王审知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可。
但立刻就有另一位掌管仓库的官吏出列,愁眉苦脸地泼了盆冷水:“大帅,转运快了是好事,可……可库里的存粮眼见着底了!新粮补充迟迟不到,就算一天能运十趟,无粮可运也是枉然啊!还有那柴薪,独轮车是能多拉快跑,可近处山林确实砍伐殆尽,远处采集耗时日久,这……”
喜悦的气氛瞬间凝固。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源头的活水,河道疏浚得再完美,也只能干涸。
王审知静静地听着,他知道,展示自己另一项“巧思”的时机到了。这并非具体的器物发明,而是一种无形的“软件”——组织与管理的优化。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兄长,诸位将军。粮草短缺,乃客观之困,非一日可解。然,于转运、仓储、分配诸环节之中,所藏浪费与低效,或犹胜匮乏之害。前者或需外力,后者却可立竿见影,由我辈自行革除!”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带着好奇与期待。连坐在角落的郑珏也微微抬起眼皮,想看他又能拿出什么新花样。
王审知命阿福将几卷新绘制的图表挂起。这些图表用不同颜色的颜料绘制,线条清晰,区块分明,虽然形式古朴,却透着一股现代管理学的简洁逻辑感。
“诸位请看,”王审知指着第一张图,“此乃我军目前粮秣转运之流程图。从接收、装车、运输、卸货、入库、再到分配至各营,环节繁多,交接混乱。每一环节皆有等待、清点、重复劳作之耗时,且责任模糊,一旦出现损耗,互相推诿,无从追查。”
图表上,代表流程的线条曲折迂回,交叉重复,看得众将领头晕眼花,却也直观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混乱。
“再看此图,”王审知指向第二张,“此为弟设想之‘优化流程’。化繁为简,定岗定责!设立专职接收验粮队、标准化装载队、固定路线运输队、仓库快速交接岗、以及各营定额配给点。各队只需精通本职,环环相扣,如同溪流汇入江河,井然有序,减少中间不必要的停顿与损耗。”
他详细解释着每一个环节的优化设想:如何统一包装规格以便快速清点,如何规定运输队交接时的简单手势和口令以节省时间,如何建立每日库存简报制度使决策者心中有数……
帐内鸦雀无声,将领们努力消化着这些闻所未闻的管理方法。这些想法跳出了他们熟悉的增派人手、严刑峻法的传统思路,转而从流程本身寻找效率。
王潮听得极为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眼中精光闪烁。他是实际的主帅,最深切地体会着后勤混乱带来的切肤之痛,因此更能理解王审知这些建议的潜在价值。
“然各营情况不同,需求各异,如何能一概而论?”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提出疑问。
“问得好!”王审知不慌不忙,展开第三张图表,“此乃‘定量配给表’。弟建议,根据各营实有人数、作战任务强度、乃至病患情况,核定每日基本配给额度。额度之内,按优化流程快速供应;额度之外,需特殊申请并说明缘由。如此,既可保障基本公平,避免某些营队虚报冒领或浪费囤积,又能让后勤官对全局消耗心中有数,便于统筹调度。”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非削减用度,而是使有限之资源,发挥最大之效用!让每一粒粮、每一根柴,都吃得明白,用得其所!”
道理一点透,许多将领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好处。这不仅能减少浪费,更能遏制军中常见的吃空饷、倒卖物资等痼疾。
王潮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竹简一跳:“善!大善!明远此法,直指要害!便依你之言,即刻在辅兵营及辎重队试行此‘编伍之法’与‘定量之规’!由你全权督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