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泉州城外的军营。王审知站在了望塔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井然有序的营地。炊烟袅袅升起,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领取煮沸过的饮用水,这一切都显示着他的卫生防疫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然而,他心中清楚,这场变革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昨夜郑珏那意味深长的一瞥,像根刺扎在他心头。这位固执的老儒生绝不会轻易放弃他的反对立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参军,各营今日的发病统计送来了。"阿福气喘吁吁地跑上了望塔,手中捧着一叠竹简。
王审知接过竹简,仔细翻阅。数据清晰地显示,实施卫生措施的营地新增病例持续下降,而未严格执行的营地疫情仍在蔓延。这个对比如此鲜明,让他心中有了底气。
"走,去中军大帐。"王审知将竹简卷好,快步走下了望塔,"是时候用事实说话了。"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王潮端坐主位,两侧分别坐着支持与反对卫生改革的将领。郑珏赫然在列,他抚着长须,面带冷笑,显然有备而来。
"王参军到!"亲兵高声通报。
王审知步入大帐,感受到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他镇定自若地向王潮行礼,然后转向众人:"诸位将军,今日召见,可是为了军中防疫之事?"
王潮点头:"正是。近日军中对你推行的卫生措施议论纷纷,今日特地请各位来,就是要听听各方意见。"
郑珏率先发难,他站起身,衣袖一挥:"王参军,你那些所谓卫生措施,劳民伤财,扰乱军心!煮水耗柴,挖厕费工,这些本可用于操练备战的时间精力,都被你浪费在这些无用之事上!"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几个保守派将领纷纷点头。
王审知不慌不忙,展开带来的竹简:"郑先生此言差矣。请看这些数据——"他将竹简摊开在案上,"实施卫生措施的营地,七日来新增病例不足十人;而未严格执行的营地,同期新增病例超过五十人。这个差距,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郑珏嗤之以鼻:"数字游戏!谁知这些数据是真是假?说不定是你为了证明自己而编造的!"
这话引起一阵骚动,几个原本中立的将领也露出怀疑的神色。
王审知心中一动,早有准备:"既然郑先生不信,不妨亲自验证。请各位将军随我来。"
他领着众人走出大帐,来到营地中央的空地。这里已经按照他的吩咐布置好了一个简单的展示区:左边是严格执行卫生措施的模范营地沙盘,右边则是普通营地的模型。
"诸位请看。"王审知指着沙盘,"这是我根据各营实际情况制作的模型。红色小旗代表病患位置,蓝色代表水源,黄色代表厕所。"
众人围拢过来,只见左边沙盘上红旗稀疏,井井有条;右边沙盘上红旗密集,杂乱无章。
郑珏脸色微变,但仍强自镇定:"这又能说明什么?不过是你的摆设罢了!"
王审知不答,转向一旁等候的多位军医:"请各位医官说说近日诊治情况。"
老军医郑伯率先开口:"老夫行医三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明显的对比。严格执行卫生法的营地,病患日减;反之则日增。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他军医纷纷附和,用具体病例证实了数据的真实性。
王审知趁热打铁:"不仅如此,我还统计了各营的战斗力变化。"他展开另一卷竹简,"实施卫生法的营地,出勤率高达九成;而未实施的营地,出勤率不足六成。这意味着什么,诸位将军应该明白。"
帐内一片寂静,连最固执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在这个乱世,兵力就是根本,保持战斗力比什么都重要。
郑珏见势不妙,改变策略:"就算如此,你的方法耗费太大!每日烧掉的柴火、用掉的明矾、耗费的人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耗!军中粮草本就不足,哪经得起这般浪费!"
这话戳中了许多将领的痛处,纷纷点头称是。
王审知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这是近日的物资消耗记录。确实,卫生措施增加了部分开支,但请看另一面——"他翻到账册后面,"因疾病减少而节省的药材开支、因士兵康复而增加的生产力、因疫情控制而避免的战斗力损失,这些收益远超支出!"
他详细列举各项数据,对比鲜明,说服力强。就连最反对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这笔账算得明白。
王潮适时开口:"既然数据如此明显,我看没有必要再争论了。从今日起,全军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措施,违令者军法处置!"
"且慢!"郑珏突然高声道,"我还有一事要问王参军!"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郑珏身上。只见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古籍,翻到某一页:"据《周礼》记载,防疫当以祭祀为主,礼仪为先。你这些方法,违背古制,不遵礼法,岂不是在挑战圣人之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