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乳白色的薄纱,轻轻笼罩着中军大帐。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王审知凝重的面容。他捧着那封密信的手微微颤抖,信纸上秦宗权的字迹如同毒蛇般蜿蜒:"借机剪除王氏兄弟,整编余部"。这几个字像淬毒的匕首,刺得他心口发疼。墨迹尚新,显然是昨夜才到的急件。
帐外突然传来三声熟悉的咳嗽声,间隔长短有序——这是他与兄长约定的暗号。
"进来。"王潮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他接过密信,只扫了一眼便随手扔进火盆,看着火舌吞噬纸张,"烧了它。从现在起,我们的每句话都可能被监听。"他的目光扫过帐幕的缝隙,暗示隔墙有耳。
王审知这才注意到兄长案上摊开的《防疫物资调配表》。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却暗藏玄机——"每日需木炭三百斤"实为"需三百精兵","麻布五十尺"代表"五十骑兵","石灰二十担"暗示"二十名弓箭手"。这个发现让他脊背发凉,原来兄长早已开始布局,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明日辰时,我会以'防疫成效汇报'名义召见你。"王潮用炭笔在调配表上圈出一个"沸"字,"届时你需提出扩大卫生队编制,这是我们调动兵力的最好借口。记住,只说'偶读杂书',切莫多言。"他的手指在"沸"字上重重一点,暗示这是起事的关键信号。
离开大帐时,王审知心事重重,与抱着竹筒净水器的阿福撞个满怀。"明远哥,你看我改进的净水器!"阿福献宝似的展示着新作品,"多加了两层麻布,中间还夹了层细沙,过滤得更干净了!还在底部加了活栓,取水更方便了。"
王审知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阿福,这个借我用一下。"他将密信碎片小心地藏入净水器夹层,这个最不可能被怀疑的卫生工具,成了最安全的信使。净水器竹筒上的篾条缝隙,正好可以塞入薄绢密信。
次日清晨,营地里的"卫生巡查"异常热闹。王审知带着卫生兵们挨个帐篷检查,实则在传递兵变指令。每个卫生兵都配发了一个特制的医药包,里面除了常用的草药纱布,还暗藏玄机。
"这个帐篷卫生不达标,需要立刻'煮沸消毒'。"——这是通知该队队长到粮仓开会的暗号。
"水井边的消毒做得不错,但要'持续煮沸'。"——这是让部队保持战备状态的指令。
巡查到刘队正管辖的区域时,王审知注意到几个士兵正在用新发的"消毒药粉"擦拭兵器。这种以石灰和硫磺配制的粉末,既能消毒,也能让刀剑更加光亮锋利。
"报告王三郎!"一个年轻的卫生兵突然慌张跑来,"我们...我们把昨天的废纸都烧了,好像...好像有张带字的也一起烧了!"
王审知心中咯噔一下,那正是藏有重要指令的密信!他强作镇定:"无妨,那些都是废弃的卫生记录。"转头却对阿福使了个眼色,两人匆匆赶往焚烧点。
灰烬堆里,几缕未烧尽的纸片仍在冒烟。王审知用树枝小心拨开,发现竟是张三前日写的"刷牙心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草木灰加薄荷,牙齿白又亮"。真正的密信安然无恙地躺在竹筒净水器中——原来卫生兵误拿了张三的练习纸。
"好险..."王审知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时他才注意到,张三正躲在帐篷后,不好意思地挠着头。
辰时整,中军大帐内气氛庄重。王审知整理好衣冠,捧着厚厚的《卫生成效表》走进大帐。王潮正与几位核心将领讨论"防疫事宜",看到他进来故意板起脸:
"王三郎,听说你用些杂书小技就控制了时疫?"
"不敢当。"王审知按照事先排练的台词回答,声音平稳,"只是偶读《千金方》等古医书,知晓些'隔离煮沸'的古法罢了。"他呈上《卫生成效表》,在"建议扩大卫生队"一栏用红笔特别标注。
帐内气氛突然凝重。几位将领交换着眼神,王潮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本将便准你挑选三百精兵,组建'防疫先锋队',专司全军防疫事宜。"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标志着兵变计划正式启动。王审知注意到,在座几位将领的手都不自觉地按在了剑柄上。李百夫长的嘴角微微上扬,而钱队正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新配的腰牌——那是可以调动巡逻队的凭证。
当他走出大帐时,看到刘队正正在帐外等候。这个曾经的对手递过一个贴着"硫磺"标签的陶罐:"这是你要的'防疫药材',纯度很高。"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已达成默契。王审知注意到刘队正腰间佩刀的绶带换成了蓝色——这是计划中的暗号,表示他那队人马已经准备就绪。更让王审知意外的是,刘队正悄悄比了个"三"的手势,暗示他已经拉拢了三支中队。
夕阳西下,"防疫先锋队"的选拔在训练场上热火朝天地进行。表面上是在测试士兵的卫生知识,实则在挑选可靠的起义骨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