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亭外,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户部侍郎王怀安站在百官之中,身着藏青色官袍,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与人寒暄着,心中却翻江倒海。他万万没想到,赵烈竟能如此迅速地平定河南,擒获刘宗敏不说,还能让孙传庭、马守应与李自成三人同心协力稳住陕西,这完全打乱了他的盘算。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勾结罗汝才之事,虽做得极为隐秘,但赵烈心思缜密,难保不会发现蛛丝马迹。
“王大人,”一旁的礼部尚书李孙宸笑着凑过来,“赵侯爷此次凯旋,立下奇功,陛下必定会大加封赏。日后赵侯爷在朝中的地位,怕是无人能及了。”
王怀安勉强笑了笑,端起茶杯掩饰自己的慌乱:“赵侯爷年少有为,能征善战,又能妥善调度陕西防务,让孙传庭大人与马总兵、李将军协力办事,实乃大明之幸。我等身为臣子,理当为他庆贺。”心中却暗忖:“赵烈啊赵烈,你可别识趣点,安安分分接受封赏便罢,若是敢查探我的事情,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震天的马蹄声,如同惊雷滚地,越来越近。百官纷纷踮脚望去,只见一队玄甲骑兵率先出现在视野中,如黑云压境般席卷而来,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紧随其后的是银甲轻骑,队列整齐,气势如虹。最后面,一辆囚车由四匹马拉着,刘宗敏的身影在囚车中格外醒目。
“来了!赵侯爷来了!”百官之中有人高声喊道。
赵烈一马当先,来到长亭外,翻身下马,动作干脆利落。他身着银甲,战袍上虽沾染了些许尘土与暗红的血渍,却更显英武不凡,眉宇间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锐利。目光扫过百官,当看到王怀安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如同寒冰掠过,随即恢复平静,对着百官拱手道:“诸位大人,久违了。”
百官纷纷拱手回礼,齐声道:“恭喜镇国公凯旋!”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銮驾的号角声,黄罗伞盖缓缓驶来。百官连忙整理衣冠,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烈也单膝跪地,左手按在胸前,沉声道:“臣赵烈,幸不辱命,平定河南叛乱,擒获逆首刘宗敏,陕西已交由巡抚孙传庭、总兵马守应与李自成协力安抚,局势渐稳,参见陛下!”
崇祯皇帝走下龙辇,快步上前扶起赵烈,双手握住他的手臂,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爱卿免礼!快快请起!你辛苦了!”他转头看向囚车中的刘宗敏,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中满是怒火,冷哼一声:“逆贼刘宗敏,你也有今日!”
刘宗敏抬起头,看着崇祯皇帝,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露出一抹桀骜的笑容,高声喊道:“崇祯!你这昏君!任用奸佞,残害百姓,大明气数已尽!我刘宗敏虽败,却绝不屈服!”
“放肆!”崇祯皇帝怒喝一声,脸色涨得通红,“将这逆贼嘴堵上!押入天牢,严加看管,听候发落!”
“遵命!”两名亲兵立刻上前,取出布巾,用力堵住了刘宗敏的嘴。刘宗敏仍在挣扎,发出“呜呜”的声响,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崇祯皇帝平复了一下怒气,转头对赵烈笑道:“爱卿,一路辛苦,随朕回宫,朕要亲自听你禀报平叛详情,还有陕西那边的安排。”
“臣遵旨!”赵烈拱手应道。
銮驾缓缓驶向皇宫,赵烈与崇祯皇帝同乘一车,百官紧随其后。车内铺着柔软的锦缎,檀香弥漫,崇祯皇帝详细询问了河南平叛的经过,从函谷关之战的部署,到招降田见秀的细节,赵烈一一禀报,言语间不卑不亢,既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也不隐瞒将士们的付出。
当听到漠北军在函谷关之战中零阵亡,仅两百余将士受伤时,崇祯皇帝连连赞叹:“漠北军不愧是天下精锐!爱卿治军有方,实乃朕之栋梁!”
当听到田见秀在陕州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的善举时,崇祯皇帝点头道:“田见秀深明大义,归降朝廷后,当好好任用。日后河南的稳定,还要多靠他与卢象升、张彪三人。”
随后,他话锋一转,问道:“陕西那边,你为何会想到让孙传庭、马守应与李自成三人协力?李自成毕竟曾是逆贼,你就不怕他再生异心?”
赵烈躬身回道:“陛下,孙传庭大人沉稳有谋,熟悉陕西政务,可统筹全局;马守应总兵骁勇善战,麾下将士精锐,可震慑地方;李自成虽曾为流寇,但他出身陕西,熟悉当地地形与流民情况,且真心归降,愿戴罪立功。三人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又能互补长短,方能尽快稳住陕西局势。臣已与孙传庭大人书信约定,让他严密监视李自成的动向,若有异动,可先斩后奏。”
崇祯皇帝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爱卿考虑周全,此事安排得极好。孙传庭、马守应与李自成三人,确实是安抚陕西的最佳人选。”
赵烈趁机道:“陛下英明。卢总督忠君爱国,张将军勇猛善战,田将军爱民如子,三人同心协力,河南定能长治久安;孙大人、马总兵与李将军各司其职,陕西也可逐步恢复秩序。只是河南、陕西两地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还需朝廷拨付大量粮草、军械与赈灾物资,方能尽快恢复生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