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致命的是战略层面的破坏,”“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道,“比如广宁之战中的孙得功,他作为明军内部的重要将领,临阵倒戈,直接导致了整个辽西防线的崩溃。这给后金(清)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很多时候,招降一个关键位置的明将,比打赢一场硬仗更能高效地夺取城池和土地。”
天幕上模拟出明军堡垒的内部场景,一些军官在暗中权衡。
“久而久之,”朱及第总结道,“在辽东前线,‘战败即降’、‘降则有路’的观念,就像病毒一样在部分军官群体中蔓延。每一次成功的招降,都在不断弱化‘忠君死节’的约束力,并强化了‘良禽择木而栖’的现实选择。洪承畴这样重量级人物的投降,不过是给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崩塌,压上了一块最沉重的巨石。当南京的文人还在争论‘水冷’‘头皮痒’时,他们精神防线的基石,早已在遥远的辽东被一点点掏空了。”
画面又转到李自成进入北京和清军入关的场景。
“更讽刺的还在后面,”朱及第继续说,“崇祯皇帝殉国后,北京城里的许多文武官员,先是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等到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他们又很快转而投降清朝。短短时间内,两度易主,堪称‘双料降臣’。”
网友【熬夜小能手】发言:“好家伙,这适应能力也太强了!”
“叶赫那拉大贝勒”点评:“北京作为帝都,其官员的集体行为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破坏力。当他们为了身家性命而轻易抛弃旧主时,远在南京的官员们看在眼里,所谓的忠义底线,其实已经在无形中被大幅拉低了。”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老铁们,我们看到南京城下那些文人的快速变节,看似突然,实则有其深刻的根源。从辽东到北京,一次又一次的集体投降行为,如同不断冲击堤坝的浪潮,早已将‘气节’这道防线冲刷得千疮百孔。当南京面临同样的抉择时,许多人的心理防线已经不堪一击。钱谦益的‘水太冷’,不过是在这座已然崩塌的气节堤坝上,一个既可笑又可悲的注脚罢了。”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拳头紧紧握起,脸色铁青。他赖以维系王朝的“忠义”观念,在他的不肖子孙时代,竟崩塌得如此彻底,这比战场上的失败更让他感到刺痛和愤怒。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