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没说话,只是用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李秀云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心疼和无奈。屋里的空气因为这沉重的话题而有些凝滞,只有炉火“噼啪”的燃烧声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闹形成鲜明对比。
这时,院子里传来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响声和二姨爽朗的笑声:“娘!大哥!大姐!我们来啦!”
**二姨家的到来:微妙的差异**
二姨李秀芬和二姨夫赵志刚推着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进了院。二姨烫着时兴的卷发,穿着崭新的呢子外套(这在农村极其少见),显得格外洋气。二姨夫赵志刚则穿着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推着锃亮的自行车,一副“公家人”的派头。车把上挂着网兜,里面装着铁盒装的饼干、玻璃瓶的水果罐头,还有一大包用红纸包着的什锦糖块。
他们的到来,让屋里更热闹了,也带来了一丝微妙的差异感。
* **孩子们的“福利”:** 二姨一进门,就笑着招呼孩子们:“强子!壮子!大丫!石头!同同!小梅!快过来!看二姨给你们带啥好吃的了!”她打开网兜,拿出那包鲜艳的什锦糖块——里面有红绿黄各种颜色的水果硬糖,还有包裹着糯米纸的大虾酥!又拿出动物形状的小饼干!这在农村孩子眼里简直是“奢侈品”!孩子们“哇”的一声围了上去,眼睛放光。二姨夫也笑呵呵地给每个孩子分糖块和饼干,出手大方。吴普同和小梅也分到了好几块漂亮的糖和几块小动物饼干,他们小心翼翼地攥在手心,舍不得立刻吃,幸福感爆棚。
* **大人们的寒暄:** 二姨夫赵志刚和舅舅、大姨夫(大姨夫也在后面赶到了)握手寒暄,递上“大前门”香烟,谈吐间带着镇上人的从容和一点不易察觉的优越感。他自然地坐到火炉边最暖和的位置,聊起了粮站的工作、镇上的新鲜事,以及托人弄到的“内部供应”的平价化肥票。
* **债务话题的回避:** 当李秀云再次隐晦地提起家里的债务压力时,二姨夫赵志刚只是轻轻“哦”了一声,推了推眼镜,没有接话茬,转而说起镇上信用社贷款的新政策,语气公事公办。二姨李秀芬则拉着李秀云的手,低声说:“秀云啊,别太愁,车到山前必有路。志刚在粮站,好歹是个正式工,我们手头……也紧巴巴的,刚添了辆自行车,花了不少……”话语里带着关切,但也明确划清了界限。李秀云理解地笑了笑,没再深说。
**童趣时光:冬日暖阳下的喧闹**
大人们在屋里围着火炉聊着沉重或轻松的话题,孩子们的世界则简单快乐得多。吃过二姨带来的“高级”糖果和饼干,精力过剩的孩子们在二表哥李壮的带领下,呼啸着冲出了温暖的屋子,跑到姥姥家屋后的打谷场上疯玩。
打谷场空旷,积雪被踩实了,成了天然的游乐场。
* **追逐打闹:** 最简单的“官兵抓强盗”就能让他们跑得满头大汗,笑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
* **摔炮大战:** 李壮贡献出了他珍藏的几盒“摔炮”(一种不需要明火,用力摔在地上就能炸响的小炮仗)。孩子们人手几个,兴奋地往地上、墙上、甚至别人脚边(当然是安全距离)用力摔去!
“啪!”“啪!”“啪!”
清脆的炸响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孩子们夸张的尖叫和大笑。硝烟味混合着冷冽的空气,是独属于男孩子的快乐。
* **分享“宝藏”:** 吴普同也献宝似的拿出了他初一捡到的一些“半截炮”和“瞎炮”。表哥表姐们围拢过来,熟练地用指甲剥开炮纸,倒出里面的黑火药,学着吴普同的样子,用点燃的枯草梗去点。
“嗤啦——!”金色的火花窜起,引来一片欢呼。虽然不如摔炮响亮刺激,但这种“制造”火花的乐趣同样让人着迷。
* **“探险”与“寻宝”:** 他们还跑到场院边堆放的麦秸垛旁,试图在里面寻找有没有冬眠的刺猬(当然没找到),或者比赛谁能爬得更高。小梅和大丫则更喜欢在雪地上画画,用树枝画出歪歪扭扭的小人儿和花朵。
冬日的暖阳懒洋洋地照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冒着热气,棉袄棉裤上沾满了雪沫和草屑,但笑声纯粹而响亮,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这一刻,没有债务的忧虑,没有生活的重压,只有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间最纯粹的嬉闹和陪伴。
**灶火边的温暖:姥姥的味道**
傍晚时分,袅袅炊烟从姥姥家的烟囱升起。灶房里,成了女人们的战场。姥姥坐镇指挥,李秀云、大姨、二姨分工合作,准备着比年夜饭更热闹的团圆饭。
食材没有吴家年夜饭那么“硬”(指大鱼大肉),但充满了家的味道和浓浓的心意:
* 大铁锅里炖着喷香的小鸡炖蘑菇(用的是自家养的小公鸡和秋天采的野山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人吴普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