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八月廿七至九月初五
周勃(体质85,力量88,统帅90)大军的离去,卷起的烟尘尚未完全落定,狄道城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这寂静并非安宁,而是劫后余生、满目疮痍下的疲惫与茫然。空气中依旧隐约飘荡着石灰和草药混合的苦涩气味,提醒着人们那场刚刚退去的死亡阴影。
重建的步履蹒跚而沉重。郡守李信(政治78)忙得脚不沾地,组织民夫清理废墟,掩埋最后一批无人认领的尸骸,统计着触目惊心的损失——人口锐减近三成,仓廪几乎空空如也,城防器械损毁殆尽。每一次汇报,都让他的脸色灰暗一分。
行辕内,药香弥漫。李凌(20岁)半倚在榻上,听着李信的禀报,面色沉静,唯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刘玥(昭武王妃)静坐一旁,小心翼翼地为他更换臂膀上一处溃烂未愈的疮口药膏,那是在城头呕血昏厥时磕碰所致。
“王爷,”李信声音沙哑,“阵亡将士的抚恤名册…已初步核定,然府库钱财…即便加上周太尉留下的部分,也远远不足。阵亡者家眷,每日聚于郡府外哭泣…”
“先用周太尉留下的粮秣,按最高标准,发放抚恤。”李凌声音微弱却清晰,“钱财…我会想办法。告诉她们,昭武王…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诺…”李信迟疑道,“还有…阵斩匈奴的首级功勋…尚未核定完毕,朝廷的赏赐…”
“一并造册,急报荥阳。”李凌闭上眼,“朝廷…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正说着,亲卫来报:“王爷!朝廷使者到了!已至南门外!”
李凌眸光一闪,与刘玥对视一眼。周勃刚走不过五日,朝廷的使者便到了,来得…好快。
“更衣,迎使。”
南门外,一支规模不大却仪仗鲜明的车队肃立。为首的使者身着绛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腰间悬挂着“汉使”玉牌和一口代表王命的节杖。他望着眼前这座残破不堪、城墙上血迹与焦痕交织、守军虽衣衫褴褛却眼神锐利的边城,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与审视。
“宣慰使、谒者仆射陈涓,奉汉王诏,宣慰昭武王,犒劳陇西将士!”使者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朝廷命官特有的矜持与距离感。
李凌在李信和亲卫的搀扶下,勉强行礼拜接。他脸色苍白如纸,步伐虚浮,任谁都能看出已是强弩之末。
陈涓快步上前虚扶:“王爷重伤未愈,不必多礼!汉王在荥阳闻王爷力挽狂澜,保境安民,又探得胡虏勾结月氏之秘,深感欣慰,特遣下官前来抚慰!”他语气热情,目光却飞快地扫过李凌全身,似在评估其伤势真伪与剩余价值。
进入行辕,宣旨仪式简短而隆重。诏书中,刘邦对李凌的忠勇不吝溢美之词,赐金五百斤,锦缎千匹,美酒百坛,并加封食邑三百户。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和立功者的赏赐,则言“着丞相府、太尉府核功议赏,不日下发”。
“王爷,”宣旨完毕,陈涓换上私下面孔,语气亲近了几分,“汉王还有一句口谕,命下官私下转达王爷。”
“使者请讲。”
“汉王言: ‘凌儿忠勇,寡人深知。然今楚汉相持,天下未定,关中疲敝,粮秣维艰。陇西新遭兵燹,抚恤赏功,所费甚巨…望凌儿体谅朝廷难处,暂以缴获及本地财赋,酌情发放,待天下大定,寡人必不亏待陇西子弟。’”陈涓说完,仔细观察着李凌的反应。
李凌心中冷笑。果然,正式的赏赐听起来丰厚,实则都是虚的。加封的食邑远在关东,眼下根本无法提供任何助力。真正的抚恤和军功赏,需要真金白银和粮食,朝廷却想空口白牙,让他自己想办法。这既是试探,也是甩锅。
他脸上却露出感激与肃然:“汉王深恩,凌…感激涕零!请使者回禀汉王,李凌必恪尽职守,安抚将士,绝不敢因私废公,使汉王为难!陇西…自有分寸。”
陈涓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又故作关切道:“王爷重伤,陇西疲敝,是否需要朝廷再遣良将重臣,辅佐王爷镇守?譬如…灌婴将军,勇猛善战,或可…”
“不必了。”李凌温和却坚定地打断,“灌婴将军乃汉王臂膀,荥阳更需要他。陇西残局,凌…尚能支撑。周太尉留下的五千精锐,足矣。不敢再劳烦朝廷。”
陈涓笑了笑,不再坚持,心中却已有了判断:李凌伤势极重,但掌控欲极强,不愿朝廷过多插手陇西事务。
是夜,李信设宴为使者接风。宴席简陋,却已是狄道目前能拿出的最好招待。席间,陈涓看似随意地问起狄道之战、月氏勾结的细节,尤其对“震天雷”与“酒精消毒”之事颇感兴趣。李信与作陪的淳于意(智力80)皆谨慎应对,只推说乃王爷集思广益、工匠巧思与医者经验所得,将关键之处轻轻带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