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愈发汹涌。
陈平加大了对程邈及其党羽的监控力度,发现程邈与那名仓曹吏(此前与孙礼勾结打探粮仓虚实者)的接触变得更为隐秘和频繁。而孙礼,在经历最初的恐慌后,似乎又接到了新的指令,开始暗中接触郡府中一些不得志的佐吏小官,散播一些关于李凌“年少权重,恐难持久”、“汉王与项王之争胜负未卜”的流言,虽未掀起大浪,却也在悄然腐蚀着人心。
这一日,李凌正在校场观看韩信操练士卒,一名来自荥阳的汉王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带来了刘邦的诏令。
诏令中,刘邦首先大大褒奖了李凌南阳大捷、焚毁楚粮之功,正式晋升其为横野将军,增食邑三百户。但随后,诏令笔锋一转,言荥阳前线与项羽对峙,粮草消耗巨大,令李凌速筹粮十万石,遣精兵护送至荥阳!
十万石!这几乎要掏空南阳目前大半的存粮!
李凌接到诏令,眉头紧锁。这显然是刘邦身边有人(或许是萧何,或许是其他谋臣)在借机试探,或是真的前线吃紧。但无论如何,这道命令对刚刚经历动荡、正欲恢复元气的南阳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和考验。
“将军,此令……恐有蹊跷。”陈平低声道,“即便前线缺粮,亦不当如此急迫地索要如此巨数。莫非……是朝中有人……”
李凌摆手制止了他后面的话,目光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韩信。
韩信淡淡道:“王命不可违。然,粮秣乃根基,亦不可尽数予之。可先筹措五万石,遣可靠之人押送,并向汉王呈情,言明南阳新定,盗匪未靖,粮草筹集不易,余粮需用以安民固本。观其反应,再作计较。”
李凌沉吟片刻,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他心中升起一股紧迫感,必须更快地提升自身实力和南阳的底蕴,才能在这种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是夜,李凌独自一人于书房,再次沉浸心神,沟通系统。5点信仰值虽然微弱,但或许能在商城中兑换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他仔细浏览着那寥寥无几的可兑换项,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项之上:
【简易水泥烧制技术(初级)】:信仰值 4点。 (可生产低标号水泥,用于加固城防、水利设施)
水泥!这东西对于筑城、修路、建设工事来说,简直是划时代的存在!虽然只是初级技术,但在这个时代,足以带来巨大的优势!
“兑换!”李凌毫不犹豫。
【叮!消耗信仰值4点,兑换成功!相关知识已传输!】
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包括石灰石、黏土的寻找与配比,简易立窑的建造,煅烧温度的控制等等。虽然原始,但完全可行!
李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立刻铺开绢帛,凭借记忆和现代知识,开始绘制简易立窑的图纸和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有了此物,宛城防务将固若金汤!将来建设家族根基之地,亦将事半功倍!”他心中豪情顿生。
然而,就在他全神贯注于图纸之时,书房窗外,一道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影,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滑过,那双冰冷的眼睛,透过窗棂的缝隙,死死地盯住了他笔下那超越时代的水泥配方草图…… 黑影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贪婪而冰冷的弧度。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三月,祖凌公(19岁)焚楚粮于野狼峪,晋横野将军。然汉王催粮之令骤至,索十万石,公甚疑之。纳韩信之议,酌送五万石以应王命,余粮自守。公感时局诡谲,根基未固,乃耗神恩(信仰值),自神国(系统)获水泥秘法,欲强城防,厚根基。然,秘法初现,即为暗处窥伺之眼所察。程邈阳谋愈深,暗渠已成;朝中猜忌已显,索求无度。公内忧外患,然志愈坚,始展神工之才,家族崛起之基,由此而奠。”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三年春,横野将军凌献粮荥阳,助抑项王。” (按:正史仅记其献粮之功)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破楚粮,晋将军。然人间帝王索粮无度,帝感民生维艰,乃降下神泥(水泥)制法,恩泽宛城,欲固疆域,福佑黎庶。此乃帝首显神工之能,然神迹初现,即为魔窥(黑影),劫难暗藏。帝于凡间,步步惊心,然圣心不改,泽被苍生。”
* 野史·楚汉秘闻·水泥秘法:“闻李凌于南阳得异人授‘坚如石粉’秘法,以之筑城,坚固异常,水泼不进。刘邦闻之,曾密令萧何探其究竟,然凌讳莫如深。或云此乃其家族不传之秘,源自上古。程邈对此法极感兴趣,曾多次旁敲侧击,然终不得其门而入。后凌以此法重修宛城,城防大增,楚军望而却步。”
(第四十一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