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如同饱满的稻谷香气,弥漫在巾帼农社的每一个角落。五百亩“天、地、人、和”编号田里,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粟米、饱满的豆荚,在经过抢收暴雨的惊心动魄后,终于颗粒归仓,堆满了社里最大的几座粮仓,甚至临时搭建的席围也高高隆起。算盘珠子日夜响个不停,赵小满带着王二婶、春兰以及几位被推选出来、略通文墨的社员,对着厚厚的工分簿,进行着农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年终决算。
工分簿,是农社运作的另一大创举。自春耕伊始,社内便设立了“记工员”,每日记录每位社员出工的项目、时长、完成质量,依据事先议定的标准折算成工分。耘田除草、施肥灌溉、驯牛驾车、织布制粉、甚至为集体食堂帮厨、照料社内孤寡,皆有分值。一本本毛边纸订成的簿子,密密麻麻的数字与符号,记录着三百余名妇人一年来的每一滴汗水,成为了比以往任何口头承诺或家族人情都更为坚实的权益凭证。
决算结果张榜公布在立身堂前的告示栏上。榜单清晰列明每户社员姓名、总工分数、以及据此计算出的应分粮食数目(已扣除年初预支的口粮)。榜单旁,另贴有一张醒目的说明:此次分粮,严格遵循“按劳分配为主,辅以必要照顾”之原则。总收成在完纳官府田赋、留足来年种子、社内公积金(用于添置农具、兴修水利)和公益金(用于救助孤寡病残)后,剩余部分约七成按工分分配,三成则作为基本口粮,保障无劳力或劳力弱社员的基本生存。
这一方案,是赵小满与核心骨干们反复权衡的结果,既是为了激励劳动,也是农社“互助”精神的体现。
分粮之日,选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地点就在立身堂前那片曾盟血铸章、如今已夯实平整的巨大空场上。一座座金黄色的粮堆小山般整齐排列,散发着阳光和泥土的芬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的喜庆与庄重。
天刚蒙蒙亮,社员们便已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期盼的笑容,孩子们在人群里兴奋地钻来钻去。场院一侧,摆放着一排长条木桌,上面放着那几本厚重的工分总簿、算盘、斗斛等物。赵小满、王二婶、春兰、刘氏等农社管理者悉数到场,另有十几名被选出的代表负责维持秩序、称量粮食。
辰时正刻,赵小满登上临时搭起的一个矮台,场中瞬间安静下来。 数百道目光聚焦在她身上。
“姐妹们!乡亲们!”赵小满的声音清亮而有力,传遍整个场院,“今日,是咱们巾帼农社第一次按工分分粮的大日子!这粮,是咱们用汗珠子换来的,是用‘巾帼牛’和新犁具拼出来的,是咱们从老天爷手里抢回来的!这手里的工分簿,就是咱们的功劳簿!上面记着的,是咱们的辛苦,更是咱们的底气!”
她扬了扬手中一本工分簿,继续道:“社里的规矩,白纸黑字,红印画押,绝无虚言!现在,依工分簿序号,念到名字的,上前核对工分,按数领粮!”
“第一家,张赵氏,春兰户!”负责唱名的妇人高声喊道。
春兰深吸一口气,排众而出,走到桌前。记工员翻开簿子,朗声报出她家全年的总工分,核算员迅速报出应分粮食数目。春兰仔细核对无误,用力点头。旁边几名健妇立刻用斗斛从指定的粮堆中量出粮食,倒入春兰和她男人抬来的大麻袋中。沉甸甸的粮食压得扁担微微弯曲,春兰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尊严得到兑现的满足。
分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念到一个名字,都会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羡慕的赞叹。工分多的,分到的粮食堆成小山,需要用车推才能运走;工分少的,也能领到足够数月嚼用的口粮。对于那部分因年老、疾病或孩子幼小而出工不多的社员,则按事先公布的比例,领取了基本口粮和公益金的补贴,虽不丰厚,却足以果腹,脸上也露出了安心的神色。
场面热烈而有序,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平感和踏实感,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这时,唱名声喊道:“第七十三家,王氏,独户!”
人群微微安静了一下,目光投向一位身材矮小、头发几乎全白、背脊佝偻得厉害的老妇人。她便是王氏,屯里有名的孤寡老人,夫家姓王,自己本姓早已无人记得。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平日里靠着给人家缝补浆洗、捡拾柴火,或在灾年时接受些微薄的施舍,勉强度日。加入农社后,她因年迈体弱,无法承担重活,便被安排在“人字区”的菜圃做些轻省的除草、捉虫的活儿,偶尔帮社里照看一下学步的幼童。她的工分,自然是社里最低的一档。
王氏颤巍巍地走上前,手里只拿着一个看起来空空如也、打了几个补丁的旧布袋。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低着头,不敢看人。
记工员照例报出她的工分,数目果然不多。核算员随即报出她能分得的粮食数量——那是根据基本口粮和公益金照顾计算出的,约摸一百来斤粟米。这个数字,对于壮劳力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以往常年处于半饥饿状态的王氏而言,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