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门地下的嗡鸣已不再是挣扎的哀嚎,而是化作了一种低沉、稳定的背景音,如同冰原深处沉睡巨兽的心跳。简陋的能量屏蔽装置与环境谐振场成功地将这座废墟从毁灭的雷达上暂时抹去,换来了一段宝贵却也令人窒息的喘息之机。地热井提供的微弱但持续的能源,让核心区域的温度维持在冻不死人的程度,也让那台斯特林发电机得以持续运转,为屏蔽场和最基本的监测设备供电。
幸存者们像蛰伏的虫豸,在冰冷的黑暗中尽可能减少活动,保存体力。伤势在缓慢恶化,缺乏药物,仅能依靠自身星痕能量和严寒来勉强抑制感染。老杰克断臂处的伤口已经彻底冻僵,脸色灰败,但他依旧靠着残存的意志,用独眼监控着谐振场的稳定读数,偶尔用嘶哑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指挥年轻人调整某处节点的晶片角度。
莫雨坐在服务器残骸组成的临时工作台前,屏幕的光芒映着她毫无血色的脸。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两件事上:一是持续微调谐振场的参数,应对着外部环境能量场极其细微的变化,这工作如同在针尖上跳舞,需要绝对的专注和精准,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屏蔽失效,招致灭顶之灾;二是反复研究分析着萧策传来的、关于“最终指令”和格陵兰能量残留的数据。
每一次阅读,都让她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比南极的永冻冰更甚。
这不是战争,甚至不是屠杀。这是一场…清理。一场依据冰冷古老的指令,对“不合格产品”的系统性格式化。他们所有的挣扎,所有的牺牲,在这样一个宏观而无情的蓝图下,显得如此渺小和可笑。
但她眼底深处那簇火苗并未熄灭,反而因为这极致绝望的压迫,燃烧得更加冰冷、更加执着。既然生存本身成了一种对指令的违背,那么活下去,就是最彻底的反抗。
她将这份理解,融入到了对谐振场的每一次调整中。她不再仅仅将其视为隐藏的手段,更开始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频率”,尝试让希望之门的能量签名并非单纯地“消失”,而是以一种极细微的、近乎自然的方式,与冰盖的背景波动达成更深层次的“和谐”。这个过程比单纯的隐藏困难百倍,失败率极高,且每一次失败都会带来能量的小规模紊乱,风险巨大。
但她固执地进行着。阿信的笔记、西伯利亚传来的古老知识、以及她自身对能量那近乎本能的直觉,成了她唯一的工具。
偶尔,她能捕捉到那一闪而逝的、完美的谐振瞬间。那一刻,整个希望之门仿佛真的从世界上消失了,连她自己的感知都几乎无法捕捉到它的存在,只有一种与庞大冰原融为一体的、深沉而静谧的共鸣。
她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隐匿”。
她将这些极其宝贵的成功数据片段,仔细记录下来,再次发送给守护星。没有多余的说明,只有冰冷的数据流。她相信,萧策能看懂。
…
守护星内部,萧策确实看懂了。
莫雨传来的数据碎片,如同拼图上最关键的那几块,与西伯利亚提供的环境谐振理论、以及格陵兰探测到的“格式化”能量残留特征,产生了惊人的契合。
“她在尝试…模拟‘背景噪音’?”苏雨晴的光流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不是对抗,不是隐藏,而是融入。让自己的存在频率无限接近环境本身,从而在宏观感知上被忽略…这思路与‘最终指令’的净化逻辑存在理论上的悖论!指令净化的是‘异常’,如果目标本身不再‘异常’…”
“那么理论上,就可以规避净化。”萧策接续道,核心运算光团高速旋转,“但这需要极其精准的频率控制和对环境能量场的绝对理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希望之门正在接近这个‘不可能’。”苏雨晴将莫雨的数据进行模拟推演,“虽然极不稳定,但存在成功峰值。如果能够稳定这种状态…”
“那将为我们提供一条全新的生存路径。”萧策立刻将这份分析结果和推演数据提升至最高优先级,融入正在更新的《隐匿协议》之中,再次下发全球网络。这一次,他额外附加了最高风险警告,强调这只是理论方向,严禁任何据点在没有充分准备和极端环境下进行尝试。
而西伯利亚节点发来的那个坐标,以及那个危险的邀请,始终悬停在能量空间的核心。
前往收割者舰队维护区域的边缘,去倾听所谓的“母亲悲伤的回响”?
这无异于将手伸入运转的绞肉机中去拾取一枚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宝石。
但格陵兰的数据和莫雨的成功峰值,都隐隐指向这个方向——要理解并最终对抗“最终指令”,必须接近其源头,理解“母亲”和“园丁”的真相。
“分析西伯利亚节点的意图。”萧策命令。
“逻辑推演:73.5%概率为信息共享,对方确实感知到了格陵兰的异常,并认为这是验证其古老传承的关键,需要外部协助。26.5%概率为试探或陷阱,意图暴露守护星位置或测试我们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