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缝隙,对林枫而言,就是风暴的中心,是撬动整座冰山的唯一支点。
郑主任那句“不是所有人都铁板一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中所有紧锁的闸门。
系统是冰冷的,但操作系统的,是人。
是人,就有顾虑,有动摇,有弱点。
“幸福家庭模拟计划”,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便立刻生根发芽,疯狂滋长。
他要做的,不是去辩驳“低信用”的标签,而是要用一种系统无法量化、却又无法忽视的力量,去淹没那个标签——那就是生活的质感,是人性的温度。
他拨通了赵子轩的电话,声音冷静而急促:“子轩,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我要你立刻起草一份日记模板,以小芳的口吻。”
电话那头的赵子轩愣了一下:“日记?什么内容?”
“幸福。”林枫的语调不容置疑,“我要每一条记录都充满浓得化不开的烟火气,每一个字都沾着油盐酱醋的味道。不要空洞的口号,要细节,要具体的、能让人闭上眼就看见画面的细节。”他顿了顿,仿佛在脑中勾勒着画面,“比如,‘今天孩子他爸下班早,发现厨房水龙头漏水,叮叮当当修了半小时,浑身是汗,嘴里却哼着歌,那认真的样子,像我们二十岁刚认识那年。’再比如,‘宝宝今天学会了抓我的手指,小小的手攥得紧紧的,好像攥住了全世界。’懂了吗?我们要用无数个真实的瞬间,堆砌出一个他们的数据模型无法理解,却又无法否认的‘高幸福感’家庭画像。”
这是一种反向渗透。
系统用冰冷的数据定义不幸,他们就用滚烫的生活细节来定义幸福,逼着评估组去面对一个悖论:一个信用评级如此之低的家庭,为何能展现出远超“高信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张野的行动力在市集里得到了最彻底的展现。
他像一个战地指挥官,将林枫的意图迅速传达给了那些同仇敌忾的摊贩和街坊。
“兄弟姐妹们,那帮坐办公室的,说小芳一家是社会的‘负担’!咱们得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生活!”
一场名为“幸福证据团”的民间行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在菜市场开监控店的老王,调出了小芳最近一周买菜的所有监控截图,用红色箭头标注出她脸上的笑容,附上文字说明:“笑容自然,无被迫感,购物清单包含蔬菜、肉、蛋、奶,营养均衡,体现出对家庭成员健康的细致关怀。”
社区活动中心负责登记的刘姐,翻出上周的亲子手工课签到表,在一处空白上添上了小芳和孩子的名字,甚至细心地用两种笔迹伪造了签名,备注栏写着:“母子互动良好,作品‘我的小家’获得老师表扬。”
更有甚者,一个经常在市集游荡的年轻人,不知从哪找来一只温顺的流浪橘猫,趁小芳买完菜路过时,将猫放在她脚边。
小芳自然而然地蹲下身,从袋子里掰了一小块刚买的饼干,小心地喂给它。
这一幕被完整地拍了下来,配上了一段极具煽动性的文字:“一个连流浪猫都舍不得饿着的女人,你告诉我,她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视频、照片、伪造的记录、手写的邻里评价……这些看似零散琐碎的“证据”,带着泥土和人情的味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林枫手中。
他通宵达旦,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精心排版,最终整理成一份厚达数十页的报告,标题触目惊心——《关于编号735号低信家庭幸福指数的实证研究白皮书》。
没有署名,没有来源,只有冰冷的证据和火热的情感。
第二天清晨,这份白皮书被匿名寄送至评估组每一位成员的办公桌上。
在另一个无人知晓的战场,陈默正潜行于数据的深渊。
他知道,林枫的计划是阳谋,是用情感冲击理性,但他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刀,直插系统的要害。
他发现了那把刀——“胎儿预评模型”中,有一项权重不低却极易被操纵的评分:“家庭情感稳定性”。
这项评分的数据来源,主要依赖于基层卫生站的社区网格员走访记录和孕妇心理健康问卷。
夜深人静,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化作无声的幻影。
他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绕过层层防火墙,潜入了区基层卫生站的临时数据库。
那里面,存放着小芳最近一次的随访记录,上面赫然写着:“访谈对象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悲观,有明显抑郁倾向。”
陈默的眼神没有一丝波澜。
他知道这份记录或许是真实的,但在系统的逻辑里,真实的情绪只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深吸一口气,删除了那段冰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全新的记录:“访谈对象精神状态良好,性格积极乐观,对育儿及家庭未来有明确规划和信心。”
这还不够。
他切换身份,又伪造了几份来自不同“邻居”的线上证言,附在记录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