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还蒙着层墨蓝的纱,只有东边山尖儿漏出一丁点儿泛白的光,像被谁用指尖蘸了点米汤抹上去似的。项尘是被窗棂上的冷风冻醒的,一睁眼就看见桌案上那盏油灯还燃着,灯芯结了个黄豆大的灯花,映得旁边苏先生的身影忽明忽暗——老头正拿着张皱巴巴的地图,手指头在上面划来划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苏先生,您这是熬了一整夜?”项尘坐起身,身上的粗布褂子还带着夜露的潮气,他揉了揉眼睛,看见地图上“玄龙庙”三个字被圈了个红圈,圈外面还打了好几个问号。
苏先生抬头,眼里带着点血丝,却没显疲态,反而把地图往他面前一推:“你看看,这玄龙庙在县志里就记了三句话,‘汉时建,唐时修,宋后废’,连具体位置都是我照着你那半块龙符的纹路推算出来的。今天去了可得仔细,黑蝎那帮人既然敢把窝安在那儿,肯定留了后手。”
项尘拿起地图,指尖碰到龙符——那玩意儿昨晚被他放在枕边,此刻还带着点体温,冰凉的玉质里似乎藏着股活泛的气,轻轻蹭着他的皮肤。“您放心,我昨儿把那柄短刀磨利了,就算真遇上邪祟,也能拼一拼。”他说着,把龙符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腰间的短刀,刀鞘是老檀木的,磨得发亮,还是苏先生前阵子给他找的。
两人收拾妥当,揣了两个杂粮馒头就出了门。街上静得很,只有赶早市的菜农挑着担子走过,扁担压得咯吱响,菜叶子上的露水顺着竹筐往下滴,在青石板路上砸出小小的湿痕。苏先生走在前面,脚步稳得很,偶尔还停下来看一眼太阳的方向,嘴里嘀咕着“偏东三度,没错”,项尘跟在后面,看着老头的背影,忽然觉得这趟路不像去探险,倒像跟着自家爷爷去山里采草药。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路渐渐偏了,从平整的官道变成了满是碎石的小径,两旁的树木也越来越密,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撒了把碎金子。又走了半个时辰,苏先生忽然停住脚,指着前面:“到了。”
项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心里咯噔一下——那就是玄龙庙?
远远望去,庙门早就塌了一半,剩下的木头柱子歪歪扭扭的,上面的红漆掉得一干二净,露出里面发黑的木头,像老太太没牙的嘴。门口的石狮子断了一条腿,另一条腿上爬满了青苔,嘴巴里的石球也不见了,只剩下个空荡荡的洞。走近了才发现,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就跟疯了似的晃,叶子刮在衣服上沙沙响,跟有东西在暗处摸你似的。
“这地方……得有几十年没人来了吧?”项尘拨开身前的杂草,脚下不知踢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是个破了的瓦罐,里面积了半罐雨水,水里还漂着几片烂叶子。
苏先生没说话,走到正殿门口,推了推那扇破木门。“吱呀——”一声,门轴发出刺耳的响声,像是要断了似的,吓得项尘赶紧攥紧了腰间的刀。门开了,里面更暗,阳光只能从屋顶的破洞里漏进来,照出满屋子的灰尘,在空中飘来飘去,像一群小虫子。
正殿里的神像早就残破了,原本应该是玄龙大帝的雕像,现在只剩下个光秃秃的身子,脑袋不知去哪儿了,胳膊也断了一只,剩下的那只胳膊上还挂着几块碎布,大概是当年的袍角。神像前面的供桌裂了道大缝,上面积了厚厚的灰尘,连个完整的供品盘子都没有,只有几个碎瓷片散在那儿。
“先四处看看,注意墙上和地面,别漏了什么。”苏先生从怀里掏出个放大镜,又拿出个小刷子,开始仔细检查供桌。项尘点点头,走到墙边,用手摸了摸墙皮——墙是土夯的,有些地方已经剥落了,露出里面的黄土。他沿着墙根慢慢走,眼睛盯着墙面,生怕错过什么。
走了没几步,他的手突然碰到了一块不一样的地方——别的墙皮都是松松软软的,一摸就掉灰,可这块地方却硬邦邦的,像是石头。他赶紧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灰尘,露出一块青黑色的石碑,大概有一人高,半人宽,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字,只是因为年代太久,好多字都模糊了,只能看见一些弯弯曲曲的笔画。
“苏先生!您快来看!”项尘喊了一声,声音在空荡荡的正殿里回荡,显得有点虚。
苏先生赶紧跑过来,把放大镜凑到石碑上,又用小刷子轻轻刷掉上面的灰尘。“这是……战国文字!”他眼睛一亮,手指点着石碑上的字,“你看这个‘龙’字,还有这个‘项’字,是战国时期的大篆,跟我之前在博物馆里见过的竹简上的字一模一样!”
项尘凑过去,看着那些陌生的字,只觉得像一群小虫子在石碑上爬。“那上面写的啥啊?我一个都不认识。”
苏先生没说话,皱着眉头,一边看一边念叨,偶尔还停下来想一会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看着项尘,语气有点激动:“小子,你听好了,这上面写的是——‘项少龙过此,留玄气护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寻龙纪:逆时追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寻龙纪:逆时追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