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十月月末,北京城,紫禁城,文华殿。
秋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文华殿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片肃穆的光晕。殿内,气氛却比阳光更加炽热。内阁首辅袁可立、次辅李邦华、兵部尚书王在晋、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工部尚书宋应星、海军衙门提督俞咨皋、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户部、刑部等相关大员,皆已奉旨齐聚于此。所有人都感受到皇帝此次召见的非同寻常,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御座上那位虽面色平静,但眉宇间仿佛有光华流转、不怒自威的年轻天子。
天启皇帝朱啸,刚刚经历了龙魂协议的惊天厚赐,脑海中那浩瀚如海的新知识、那足以改变国运的庞大奖励,正激荡着他的心胸。但他强行压下澎湃的心潮,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帝国的核心重臣。
“诸位爱卿,”朱啸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台湾捷报,想必诸位均已详阅。此战,不仅光复故土,扬我国威,更缴获颇丰,俘获甚众。然,此皆表象。”
他微微停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此战真正之意义,在于它向我大明,也向寰宇万国,昭示了一个铁的事实——”
“时代,已然改变!”
“昔日凭借弓马娴熟、个人勇武便可驰骋疆场的岁月,正在远去!未来之战争,乃国家整体实力之较量!是科技之争,是工业之争,是人才之争,是体系之争!”
“台湾之胜,赖将士用命,更赖新式炮舰、新式火炮、新式战术!若无这些,纵有十万猛士,亦难奈西夷坚船利炮何!”
众臣屏息凝神,仔细聆听着皇帝这极具前瞻性的论断。
朱啸站起身,从御案上拿起一叠他刚刚“凭借天启灵感”绘就的草图和技术要点(实为龙魂奖励的简化呈现),递给身旁的王承恩,由其分发给主要大臣。
“朕近日冥思苦想,于梦中得天启,于格物之道,偶有所得。”皇帝的语气带着一种神秘的意味,这是他惯用的、解释技术来源的托辞,“此乃几种新式机械、火器之构想,诸卿且看。”
王承恩将图纸分发给徐光启、宋应星、俞咨皋、王在晋等人。
图纸上,是线条精准、结构复杂、理念超前的设计图:
一曰“龙吟级重型舰炮”,其后装填、带膛线、有复杂闭锁机构的设计,彻底颠覆了现有前装滑膛炮的概念;
一曰“蛟龙II型热动力鱼雷”,其压缩空气动力、陀螺仪定向的原理,让众人看得似懂非懂,却深感震撼;
一曰“织女III型复合式蒸汽机”,其高压、多胀式的设计,效率远超现役的“织女I型”;
还有关于船舶线型流体力学的若干原理示意图和计算公式……
“这……这是?!”徐光启双手颤抖地捧着图纸,老眼之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璀璨光芒,他一生致力于西学东渐、富国强兵,眼前这些图纸所展现的技术层次,远超他以往接触过的任何西洋技术!“陛下!此…此乃神器也!若此炮能成,一舰可当十舰!若此机可用,舰速可再翻倍!还有这‘鱼雷’…水下攻船,防不胜防!”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
“精妙绝伦!巧夺天工!”宋应星更是如同看到了稀世珍宝,整个人几乎要扑到图纸上,手指沿着线条滑动,口中喃喃自语,“膛线…闭锁…高压蒸汽…这些思路,闻所未闻,然又合乎格物之理!陛下真乃天纵奇才!”他对皇帝“天启”之说深信不疑。
俞咨皋激动得满脸通红,作为海军提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技术的价值:“陛下!若我大明水师能悉数换装此等利炮,辅以更快更坚之战舰,莫说南洋西夷,便是其本土舰队倾巢而来,臣亦有信心将其葬送于万里波涛之下!”
王在晋虽不精技术,但也明白其军事意义,抚掌叹道:“陛下圣虑深远!有此等国之重器,我大明海疆,可谓固若金汤矣!”
其他大臣也纷纷传阅,虽不能尽懂,但看徐、宋、俞等人的反应,也知此乃划时代的突破,无不面露惊喜与震撼。
朱啸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抬手示意安静。
“图纸虽好,然欲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国之利器,尚需诸卿与朕,同心协力,戮力前行!”他声音陡然提高,“今日召诸卿前来,便是要议定方略,将此次大捷之红利,将朕之这些构想,彻底转化为我大明之国力!”
一、 定策:三大核心,五路并举
皇帝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大明寰宇全图》前,手持朱笔,开始勾勒他的宏图:
“朕意,未来三年,国之要务,需围绕三大核心,五路并举!”
“三大核心:”
“一曰‘强军’:尤以‘强海’为先!水师之力,乃开拓之基,护国之盾!”
“二曰‘实工’:全力发展重工、军工!天工院及各处分院,需扩大规模,集中攻关,将新式技术尽快转化为产能!”
“三曰‘育才’:扩大海军、陆军官学堂规模,增设专业科目(如轮机、造船、火炮、测绘),广招良家子、有功将士入学!朕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精通技术、善于指挥的职业军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