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四月初十,京师
晨曦微露,报童们清脆嘹亮的吆喝声就已响彻了京师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看报!看报!特大消息!北疆大定啦!”
“圣上敕封林丹巴图尔为顺义王,世镇漠南!”
“九边安宁,漠南万里沃土,待我大明子民垦殖!每户授田百亩,免赋五年喽!”
《大明日报》头版那烫金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报纸如同雪片般从京师飞往各省府县,霎时间,从烟雨江南到凛冽塞北,从东海之滨到川蜀腹地,整个大明疆土都为之沸腾,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移民狂潮!
---
山东,青州府,清晨。
“看报看报!北疆平定!朝廷分地啦!百亩良田等着咱!”卖报的少年赤着脚在青石板街上飞奔,声音因兴奋而有些嘶哑。
临街的茶馆里,瞬间炸开了锅。一位白发老秀才颤巍巍地接过报纸,抑扬顿挫地念道:“陛下仁德,特颁旨意:凡我大明子民,愿移民漠南者,每户授上田百亩,免赋税五年,官给路费,贷给耕牛、粮种、农具!”
“百亩?!还免五年税?!”角落里,正在修补渔网的渔民王大海猛地站了起来,古铜色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红。他一把拉住身旁的妻子:“孩他娘!听见没?百亩田!俺决定了,俺要去关外!”
妻子一脸忧色:“当家的,俺听说那关外是苦寒之地,还有狼群…”
“婆娘家懂个啥!”王大海大手一挥,声音洪亮,“报纸上说了,那里的黑土地,攥一把都流油!插根棍子都能发芽!比咱这靠天吃饭、还得防倭寇的海边强多了!狼群有啥怕?你没见报上说,朝廷在新城驻了十万新军!装备的都是那种‘砰砰砰’连环响的新式火铳!可比倭寇的破刀厉害多了!”
数日后,登州码头,人声鼎沸。三十艘巨大的海船整装待发,桅杆上飘扬着“闯关东”三个大字的鲜红旗帜。船上满载着锃亮的农具、饱满的粮种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移民。
山东布政使亲自前来送行,他站在高台上,声若洪钟:“齐鲁的父老乡亲们!好儿女志在四方!此去辽东,转道漠南,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本官在此,预祝各位一路顺风,垦殖成功,早日成为漠南粮仓的主人!”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人们挥舞着帽子,告别故土,向着那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进发。
---
陕西,西安府,巡抚衙门前。
巨大的招民告示刚刚贴出,瞬间就被围得水泄不通。识字的秀才大声念着,周围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惊呼。
“额滴个娘哎!”老农李老汉哆哆嗦嗦地听着,使劲掏了掏自己的耳朵,生怕听错了,“百亩田!真真是百亩田!咱家八口人挤在那十亩薄田上,刨食刨了半辈子!这去了漠南,咱不就是地主老财咧嘛!”
旁边肉摊上,满脸横肉的张屠夫听得两眼放光,猛地将油腻的杀猪刀剁在案板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日他个仙人板板!这猪老子不杀了!去关外养羊去!听说那边的草场,望不到边哩!羊群撒开了跑,三天都跑不到头!那得是多大一群羊啊!”
他婆娘赶忙拉住他:“你个愣娃!疯咧?!听说那蒙古人凶得很,抢东西哩!”
“呸!婆娘家头发长见识短!”张屠夫眼睛一瞪,“没听见说吗?最大的蒙古头头林丹汗都被陛下封了顺义王咧!现在漠南,那就是咱大明的漠南!怕个球!有朝廷给咱撑腰哩!”
与此同时,延绥镇军营外,黑压压地跪了一片退伍的边军老兵,人数足有五千之多。为首的百户抱拳高喊:“总兵大人!我等请愿退伍,前往漠南垦边!恳请大人批准!”
鬓角花白的总兵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儿郎,虎目含泪,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好!好儿郎!解甲归田,你们仍是我大明的兵!到了漠南,给老子把地种好,把家安好!你们,就是咱大明立在北疆的活长城!”
“誓死扞卫北疆!大明万胜!”老兵们的吼声震天动地。
---
四川,成都府,锦官城外的一家大茶馆里。
往日里,说书先生都在讲三国、说隋唐,今天却一拍惊堂木,换了个新词。
“诸位看官,今日老朽不说那前朝旧事,单表一表我大明北疆那万里沃野好河山!”
台下茶客们立刻被吸引了,纷纷竖起耳朵。
“话说那漠南之地,黑土肥沃,插根筷子下去,来年能给你发芽长成竹林!河里的鱼,肥美无比,多得用筐子都捞不完!林子的野物,傻得直往你怀里撞!更重要的是,朝廷分地啊!百亩良田,就等着有缘人去认领喽!”
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角落里,一个穿着半旧青衫的年轻秀才赵文渊,猛地将手中的书卷摔在桌上,长叹一声:“读甚万卷圣贤书,不如去垦万里漠南田!科举之路千军万马,吾辈何时能出头?诸君,可有人愿随我赵文渊北上漠南,搏一个农场主的前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