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郑凯因内心的天平,在踏上这片土地时便已倾斜。面对塞壬的威胁,提升东煌自身的战略威慑和航天能力,在他看来是更直接、更迫切的“对的事”。他更多的精力,自然而然地投向了钱老的火星4号推进剂项目以及由此衍生的导弹与火箭技术。
钱老团队的基础相当扎实,东煌在固体火箭和导弹领域并非一片空白,只是受限于材料、工艺和理论,一直未能取得关键突破。郑凯因带来的“丐版”火星4号配方和设计思路,如同投入干柴的火星。
他并非直接照搬未来技术,而是充当了一个极其高效的“翻译”和“优化器”。利用脑机的强大算力和来自未来的知识体系,他将火星4号那超越时代的核心理论(量子隧穿催化、时空曲率增效)暂时剥离,专注于在当前东煌工业体系下,如何最大化实现其基础化学配方的潜力。
在材料难关方面,高氮含量主燃料HHTD的稳定合成是关键。郑凯因结合本地已有的化工基础,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低温低压催化合成路径,利用基地内特殊的心智能量场进行分子层面的“诱导结晶”,大幅提高了纯度和稳定性,绕开了对稀有金属催化剂的过度依赖。
在工艺突破方面, N?O?/O?共晶氧化剂的储存是老大难。他借鉴了舰装能量稳定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储存罐,内壁镀有特殊的心智魔方能量导流层,有效抑制了臭氧的分解和共晶体系的相分离。
而燃烧室设计则为耐高温材料是瓶颈。郑凯因没有等待星尘钢的完全突破,而是提出了一种过渡方案:采用现有的高温合金基体,内衬由心智魔方能量“淬炼”过的特种陶瓷涂层。虽然寿命不如理论上的星尘钢,但足以支撑验证性发射。
他的工作方式高效得近乎冷酷。白天泡在实验室和车间,晚上则利用脑机进行海量的模拟计算和图纸优化。他几乎不参与研究员的闲聊,休息时间也压缩到极致,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只有偶尔望向模拟海面上巡逻的舰娘身影时,眼中才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光芒。
这些工作下来脑机的副作用随着他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而日益加剧。神经痛从间歇性的针刺感发展为持续性的、如同有钢锉在颅骨内摩擦的钝痛。
视野边缘的白色噪点和抽帧现象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幻视——实验室的仪器扭曲变形,同事的脸庞模糊不清。
普通的止痛药根本不管用,他需要更稳定、更长效的止痛剂。利用联合研究组的便利,尤其是他在推进剂项目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试剂和精密的药物合成设备,郑凯因开始秘密行动。
他利用自己的权限和知识,巧妙地“借用”实验室资源。在深夜无人的化学合成实验室,他像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操作着那些昂贵的仪器。脑机辅助他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比例。他需要的原料被拆分成不起眼的采购清单,混杂在正常的实验耗材中购入。
最终,他合成出一种淡蓝色的结晶粉末——代号“OE3”。这是他在OE2基础上改良的强效神经镇痛剂,大幅降低了精神兴奋和情绪失控的副作用,专注于压制神经痛觉传导。每次合成量很少,仅够数日之用。他将粉末小心封装在特制的密封胶囊里,贴身携带。
每当剧痛袭来,难以集中精神时,他会找借口离开工位,躲进洗手间或无人角落,迅速服下一粒。冰凉的胶囊滑入喉咙,几分钟后,那股撕扯神经的剧痛如同退潮般缓缓平息,让他能重新投入那永无止境的计算和设计中。这是他独自背负的秘密,是他维持这台“人形机器”运转所必需的“润滑油”。
郑凯因近乎自毁的工作状态,自然逃不过细心人的眼睛。逸仙和镇海时常会来联合研究组视察或参与协调会议。
“郑研究员,又熬夜了?”一次会议结束后,逸仙叫住了正要匆匆离去的郑凯因,看着他眼底明显的青黑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疲惫,温婉的嗓音里带着不容忽视的关切。
“‘启明一号’的进度固然重要,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基地有完善的休息区,你该好好利用。”她注意到他偶尔会不自觉地按压太阳穴,那绝非普通的疲劳。
镇海则更直接,她抱臂站在一旁,清冷的目光仿佛能穿透表象:“你的工作强度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效率固然重要,但持续透支带来的风险,可能让你前功尽弃。联合研究组不是榨取个人价值的机器。”
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需要,我可以安排基地的医疗组为你做一次全面检查。”她敏锐地察觉到郑凯因偶尔流露出的、不属于这个时代某些“常识”的陌生感,以及解决问题时那与现有理论体系似乎存在微妙“断层”的思路。
郑凯因面对她们的关心,总是以最简洁的方式回应:“谢谢,我没事。进度要紧。”或者“习惯了,还能坚持。”然后便找借口离开,留下逸仙和镇海担忧的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