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敏感,是弱者的表现:强者不内耗,能量只向成长聚焦
村里的小李总爱 “想太多”—— 同事跟他说话语气重了点,他就琢磨 “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邻居随口说 “你这衣服有点旧”,他就觉得 “别人在嘲笑自己”,连门都不想出。每天被这些小事牵扯精力,工作没心思做,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压抑。
而同村的小王,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只专注 “自己的事”—— 同事有情绪,他不往心里去;别人说闲话,他当没听见,每天专心学农机维修,没多久就开了自己的铺子。周老栓说:“过度敏感的核心是‘内心脆弱’,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能打乱你的节奏;真正的强者,不会把能量浪费在‘猜测别人心思’上,只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成长上,内耗越少,走得越远。”
2、礼貌只能换来礼貌,客套话只能换来客套话:没有利益分量,难获实质价值
镇上的实习生小张,刚入职时总 “礼貌待人”—— 见到同事就问好,跟领导说话也客客气气,还总说 “以后请多指教”。可他发现,大家虽然也对他礼貌回应,但没人真的教他实用技能,有重要的工作也不会交给她。
后来小张慢慢 “做出了成绩”—— 帮部门整理出了高效的报表模板,还主动完成了几个小项目,当他再跟同事、领导交流时,大家不仅态度更热情,还主动跟他分享工作经验,甚至推荐他参与核心项目。周老栓说:“没足够分量时,礼貌和客套只是‘表面功夫’,换不来真正有用的东西。世界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你能提供价值、有足够分量,别人才会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分享资源,空有礼貌走不远。”
3、适当地拒绝,生活中你会更加受到尊重:忍让换不来敬畏,拒绝才显边界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 “不懂拒绝”—— 邻居找她帮忙看孩子,哪怕自己忙着做饭,也会答应;同事让她帮忙做私活,哪怕占用休息时间,也不敢说不。可结果呢?邻居觉得 “她好欺负”,总把孩子丢给她;同事觉得 “她理所当然该帮忙”,甚至把自己的错推给她。
后来张婶学着 “拒绝”:邻居再找她看孩子,她会说 “我今天要去赶集,没法帮你”;同事让她做私活,她会说 “我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你自己先试试”。慢慢的,邻居和同事反而不再随便麻烦她,还对她客气了很多。周老栓说:“一味忍让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试探你的底线;适当拒绝能让别人知道‘你有边界’,反而会尊重你。人不会同情无底线的人,只会敬畏有原则的人。”
4、要么拿起,要么放下,纠结等于慢性自杀:贪心耗能量,取舍才见清醒
村里的小王同时面临两个选择 —— 要么去镇上工厂当技术员,稳定但工资低;要么跟着朋友开农机维修店,有风险但可能赚得多。他既想要 “稳定”,又想要 “高收入”,纠结了半个月,结果工厂招满了人,朋友也找了别人合伙,两个机会都错过了。
周老栓跟他说:“人的选择本就有限,没有‘既要又要还要’的完美选项,纠结只会浪费时间、耗光能量,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能抓住的就果断拿起,抓不住的就彻底放下,哪怕选了会后悔,也比在原地打转强 —— 纠结不是‘谨慎’,是慢性自杀,会拖垮你的人生。”
5、不是有兴趣才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先行动拿反馈,兴趣自然来
村里的小芳一直想 “学画画”,却总说 “没兴趣,等有兴趣了再开始”,结果拖了一年也没动笔。后来她被朋友拉着一起学,刚开始画得很丑,却慢慢发现 “自己画的小花被人夸好看”“完成一幅画很有成就感”,这些正向反馈让她越来越喜欢画画,甚至开始接小的插画订单。
周老栓说:“别等‘有兴趣’才开始,大多数兴趣都是‘做出来的’—— 你不行动,永远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只有开始做,拿到‘被认可’‘有收获’的正向反馈,才会慢慢产生兴趣,也越来越有信心。先行动,再谈兴趣,才是正确的顺序。”
6、你的人生就是所有选择的叠加:今日之选,铸就明日之果
村里的老周年轻时每天 “坚持两个选择”—— 早上起来跑步半小时,晚上睡前读一小时书。几十年过去,他身体比同龄人硬朗很多,还懂很多农业技术,帮村里解决了不少种植难题,成了大家尊敬的 “老专家”。
而隔壁的老李,年轻时总 “选择偷懒”—— 早上睡懒觉,晚上刷手机,结果身体越来越差,遇到种地难题也没能力解决,日子过得很拮据。周老栓说:“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是‘每天选择’的总和 —— 今天选运动,明天就有好身体;今天选读书,明天就有高认知。别让今天的‘偷懒、颓废’,变成明天的‘后悔、无奈’,每一个小选择,都在塑造你的人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