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层互害是必然规律:资源越匮乏,越易陷入内耗;层次越高,越懂协作共赢
小区的保安老李,总爱 “为难” 送外卖的小哥 —— 要么故意拖延开门时间,要么挑剔 “外卖车不能进小区”,哪怕小哥解释 “超时会被罚钱”,他也不松口。可遇到开豪车的业主,他却主动开门、热情指引。
反观镇上开工厂的王总,和周边农户合作时从不说 “压价”,反而会告诉农户 “今年市场行情好,我多给你一毛钱一斤,你也把菜种得更用心点”;和经销商合作时,会主动说 “要是销量好,我给你加两个点的提成”,最后农户愿意给他供好货,经销商也愿意帮他推销量,大家都能赚到钱。周老栓说:“资源少的地方,人容易盯着‘眼前的小利益’,靠踩低别人找优越感;层次高的圈子,都懂‘互相配合才能把蛋糕做大’,交换优势、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2、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局:努力很重要,但 “隐性条件” 往往更关键
村里的小王和小李,从小一起长大 —— 小王学习刻苦,考上了普通大学,毕业后找了份月薪 5000 的工作,每天加班却很难升职;小李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父亲是做建材生意的,小李毕业后没找工作,跟着父亲跑业务,没两年就开了自己的建材店,赚的钱比小王多好几倍。
小王总觉得 “自己不够努力”,可他没发现,小李能快速成事,除了自己肯跑,更有 “父亲的资源、多年积累的客户关系” 这些 “隐性条件”。周老栓说:“现在的世界,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单一维度 —— 很多人赢在‘起跑线上’,拼的不是熬夜加班的努力,是‘老子的资源’‘现成的路子’。你看到的‘别人轻松成功’,背后可能藏着你没看到的‘局’,别只盯着自己的‘努力’,也要看清现实里的‘隐性规则’。”
3、免费帮助他人,是在培养仇人:付出要 “有代价”,才会被珍惜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 “免费帮邻居忙”—— 邻居家孩子没人带,她主动帮忙看;邻居家农活忙不过来,她主动去搭手;甚至邻居家没钱交水电费,她也主动借钱。可时间久了,邻居不仅不感谢,反而觉得 “张婶帮忙是应该的”,有次张婶没帮看孩子,邻居还抱怨 “你怎么这么小气”。
后来张婶学乖了:邻居再找她帮忙看孩子,她会说 “我下午要去买菜,你给我留把你家种的青菜就行”;帮邻居干农活,她会说 “晚上你煮碗面条给我吃就行”。慢慢的,邻居反而更客气了,每次找她帮忙都会主动带点小礼物,还总说 “麻烦你了,真是谢谢你”。周老栓说:“免费的东西没人珍惜,因为没付出代价,就不会觉得‘欠人情’。帮人别一次给到位,像挤牙膏一样慢慢帮,让对方‘付出点小代价’,他才会记着你的好,不会把你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
4、勤劳难致富,多是帮别人致富:身体是本钱,别用健康换 “生存”
镇上的老王在工厂做流水线工人,每天工作 12 小时,全年几乎不休息,老板总说 “你好好干,以后给你涨工资”,可老王干了 5 年,工资只涨了 500 块,身体却垮了 —— 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每个月都要花几百块看病。而老板靠着工人没日没夜的干活,开了第二家工厂,买了豪车豪宅。
老王后来感慨:“我以为‘勤劳能致富’,结果只是帮老板致富,自己最多混个温饱,还把身体搞坏了。” 周老栓说:“现在不是‘埋头苦干就能发财’的年代 —— 底层的勤劳,大多是‘重复劳动’,创造的价值有限,只能维系基本生存,反而会让老板赚得更多。这个时代,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不生病、少花钱,比‘拼命干活赚那点钱’更实在。”
5、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筛选分层:毕业证是 “入场券”,真正的竞争力在课堂之外
村里的大学生小张,学的是 “市场营销” 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公司要的 “会做短视频运营、会写直播脚本” 这些技能,课堂上根本没教过;而同班的小李,上学时没把精力全放在专业课上,反而自学了视频剪辑、直播带货,还帮本地商家做过推广,毕业没两个月就被电商公司高薪录用了。
小张拿着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证”,却连基本的运营技巧都不会,只能从实习生做起,工资还没小李的一半高。周老栓说:“教育的本质是‘筛选’—— 用考试、毕业证把不同层次的人分开,给你一张‘社会准入资格证’。但到了社会上,真正能让你立足的,大多是课堂之外学的技能、积累的经验。别以为‘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就够了,多学些‘实用技能’,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6、婚姻的本质是经济共同体:经济稳定,才是家庭的根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