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得有准头,别让人听糊涂
早年在村里开村民大会,村西头的老陈总爱发言,可每次一开口就东拉西扯 —— 本来要说修水渠的事,说着说着就扯到自家的鸡丢了,又从鸡说到去年的收成,最后大家听得云里雾里,连他自己都忘了要说啥。有回村长忍不住打断他:“老陈,你先说说水渠咋修,别的咱回头再唠。” 老陈这才红着脸闭了嘴。
反观村东头的王叔,说话从来都是一板一眼。上次说分地的事,他上来就说 “我觉得分地得按人口算,再补点劳力多的人家”,接着说具体咋算、补多少,条理清清楚楚,大家一听就明白。王叔说:“说话跟种地一样,得有个准头,你想让别人听啥、帮你啥,得先想明白,别东拉西扯耗人家精力 —— 没人愿意听没头没脑的话,你说不到点子上,再费口舌也没用。” 后来我跟人打交道,也学着先想清楚 “我要说啥、目的是啥”,再简单明了说出来,果然比以前少了不少误会。
2、聊天要顾着氛围,别光顾着说事儿
我村里的小李,以前跟对象处对象时总闹别扭,就是因为他聊天只盯着 “事儿”,不顾氛围。有回对象跟他说 “今天上班好累”,小李立马说 “累就早点睡,明天还得上班”,说完就低头玩手机,对象气得半天没理他。后来小李听了他妈的话,再遇到对象说累,先递杯热水,说 “累坏了吧,我给你煮点面条”,等对象情绪缓过来,再聊上班的事,两人吵架的次数少了很多。
这就是 “双核沟通”—— 一个核管事儿,一个核管氛围。我早年在工地跟包工头沟通,有次包工头因为工期紧发了火,我要是还接着说 “材料不够咋干活”,肯定得吵起来。我先递了根烟,说 “张哥,您别着急,咱慢慢想办法”,等他气消了,再跟他说材料的事,他反而愿意听了。聊天不是单向输出,你得盯着对方的脸色、语气,氛围不对了就先停一停,别硬说 —— 氛围坏了,再有理的事也说不通,还会惹人生厌。
3、拦不住麻烦,但能别让自己烦
前几年村里闹旱灾,不少人家的庄稼都蔫了,老周的玉米地也没逃过。别人都急得唉声叹气,老周却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还跟人说 “急也没用,天要不下雨,咱再急庄稼也长不好,不如好好管着,能收多少是多少”。后来雨虽然来得晚,但老周的玉米因为管得好,比别家的收成多了不少。
老周说:“日子就像河里的水,总有顺有逆,你拦不住它往哪流,但能别让它搅乱自己的心。” 我以前总为没发生的事烦 —— 怕明天下雨耽误干活,怕庄稼卖不上好价钱,结果越烦越没精神,活也干不好。后来学老周,不管遇到啥麻烦,先告诉自己 “烦也没用,先干眼前的”,慢慢发现,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你不跟它较劲,它也就没法搅乱你的日子。这世上没有最坏的生活,只有你不肯好好过的生活。
4、别盯着小事烦,漏了身边的甜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为小事愁 —— 买的菜贵了两毛钱,愁;孩子考试少了几分,愁;邻居跟她说话没笑,也愁。天天皱着眉头,连自家院里的花开了都没心思看。有回她孙子跟她说 “奶奶,花开得真好看”,王婶才发现,自己天天愁这愁那,连这么好看的花也没注意过。
后来王婶学着不揪小事 —— 菜贵了就下次换个地方买,孩子考差了就帮着补补,邻居没笑就主动打招呼。慢慢的,她不那么愁了,还总跟人说 “今天买的茄子挺嫩”“孙子帮我浇花了”,日子过得比以前开心多了。人啊,就怕把心思都放在小事的烦恼上,像盯着地里的杂草不放,忘了还有庄稼要长、还有果子要摘。你沉溺在 “没得到、不满足” 的情绪里,不仅改不了啥,还会漏了身边的甜 —— 心态变了,日子才会跟着亮堂。
5、别被自己的幻想吓住,先动起来再说
我村里的小张,前几年想在镇上开个小吃摊,可总怕 “没人来吃”“赚不到钱”“别人笑话”,想了大半年也没敢动。后来他看同村的小芳开了个早餐铺,虽然一开始人不多,但慢慢也做起来了,小张才鼓起勇气摆了摊。没想到,他做的炸串味道好,慢慢有了不少回头客,现在已经租了个小门面。
小张说:“以前总被自己想的那些‘怕’吓住,真干起来才知道,事儿没那么难。” 我早年想学修农机,也怕 “学不会”“别人不教”,可真跟着老陈学了,才发现只要肯下功夫,慢慢也能学会。很多事不是因为危险才可怕,是你自己把它想可怕了 —— 怕不合适、怕被笑话,这些都是没影的幻想。你先动起来,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好,也比站在原地瞎想强,走着走着,路就清楚了。
6、放下怨恨,其实是放过自己
村里的老林,以前跟邻居老吴因为宅基地闹过矛盾,从此就记恨上了 —— 老吴种的菜过了界,老林就故意把水浇到老吴的地里;老吴跟人聊天,老林就故意说些难听的话。结果老林天天想着怎么 “气老吴”,自己也过得不开心,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后来老林生病住院,老吴还主动去看他,带了些自己种的菜,老林这才红着脸跟老吴道歉,两人终于和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