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坏话当面说透,好话背后传开
村里的老周,以前跟邻居张叔闹过别扭 —— 张叔借了他的锄头,用坏了没修就还回来。换作别人,可能会在背后念叨 “张叔太不自觉”,可老周直接找张叔说:“老哥,锄头用坏了得修修,不然下次没法用了,你要是没空,我找镇上的师傅修,钱咱俩分摊也行。” 张叔听了,赶紧道歉,还主动把锄头修好了。
后来老周跟别人聊天,总说 “张叔这人实在,上次我家玉米熟了,他还主动来帮忙收”,这话传到张叔耳朵里,张叔更愿意跟老周来往了。老周说:“坏话当面说,别人知道你咋想的,不会瞎猜;好话背后说,经别人嘴一传,更显真心,比当面说还管用。”
村里的李婶以前不懂这个理,跟王婶闹了矛盾,总在背后说王婶的不是,结果越传越歪,两人差点打起来;后来她学老周,有话当面说,夸人背后说,跟王婶的关系反而缓和了。老辈人常说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其实跟谁相处都一样,坏话不藏着,好话不掖着,关系才能长久。
2. 别去讨好旁人,先把自己做强
村里的小王,刚去镇上的家具厂上班时,总想着讨好同事 —— 帮同事打水、扫地,同事让他帮忙干活,哪怕自己的活没干完也答应,可同事不仅不感激,还总把杂活推给他,觉得 “小王好欺负”。
后来小王听了老周的劝,不再讨好别人,而是专心学手艺 —— 跟着师傅学打磨、学喷漆,慢慢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这时同事反而主动跟他来往,老板也器重他,还给他涨了工资。小王说:“你越讨好,别人越觉得你弱;你把自己做强了,不用你找别人,别人自然会找你。”
村里的小卖部老板王叔也是这样,以前总想着 “多给顾客让点利,顾客就会常来”,结果利润太薄,差点开不下去;后来他提升服务 —— 进了些稀罕的零食,还帮老人代收快递,慢慢有了特色,顾客反而多了。王叔说:“人和人相处,说到底是互相需要,你有价值,别人才会跟你交,光靠讨好没用。”
3. 别主动得罪人,多结朋友少树敌
村里的老张,以前总爱 “看不惯” 别人 —— 看不惯邻居李婶爱唠叨,看不惯年轻人穿破洞裤子,见了面要么冷着脸,要么说两句难听的,结果跟不少人闹了矛盾,谁家有事也不找他帮忙。
老支书跟他说:“人家活了大半辈子,早就有自己的过法,你凭啥看不惯?尊重别人的日子,别主动结仇,就算你不喜欢,也别得罪,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老张听了,慢慢改了,见了李婶主动打招呼,见了年轻人也不再说难听的,慢慢跟大家的关系缓和了,去年他家盖房子,还有人主动来帮忙。
村里的小李以前也爱得罪人,跟同事聊天,总爱抬杠 “你这想法不对”“你这么做不行”,结果没人愿意跟他合作;后来他学着 “少挑刺、多包容”,反而有了不少朋友。老辈人常说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在村里过日子,别轻易得罪人,把朋友处多了,路才好走。
4. 别急于报仇,等个合适时机
村里的老陈,以前被邻居老王占了半分地 —— 老王盖猪圈时,悄悄把墙往老陈这边挪了半尺。老陈当时很生气,想立马找老王理论,可老周劝他:“现在老王刚盖完猪圈,防备心强,你去找他,他肯定不承认,还会跟你吵,反而闹得更僵。不如等等,等他自己意识到不对,或者找个中间人说和。”
过了半年,村里修水渠,要从老王猪圈旁边过,需要挪一下墙,老陈趁机找了村支书当中间人,跟老王说:“修水渠得挪墙,正好把你之前挪的半尺挪回来,大家都方便。” 老王没法拒绝,只好把墙挪了回去。老陈说:“烂人就像烂果子,急着摘只会脏了手,等它自己熟了掉下来,反而省事。”
村里的小李以前被同事抢了功劳,当时很生气,想立马找老板说清楚,可老陈劝他 “再等等”。后来有个重要项目,小李做得特别好,老板主动问起之前的事,小李才趁机说明白,老板不仅批评了那个同事,还提拔了小李。小李说:“报仇不用急,等你有了底气,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能既解气又不惹麻烦。”
5. 别露负面情绪,别让人看轻你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在朋友圈发 “日子过得苦”“孩子不听话”“丈夫不体贴”,一开始还有人安慰,后来大家慢慢觉得 “王婶这人太负能量”,见了面也不爱跟她多聊,甚至有人找她帮忙,也会犹豫 “她会不会又抱怨”。
老周跟她说:“你把负面情绪都露出来,别人会觉得你‘能量弱’,觉得你没本事把日子过好,时间长了,大家就会看轻你,很多事你就不好办了。” 王婶听了,慢慢不再发负面动态,反而发些 “今天种的菜长得好”“孩子考了好成绩”,慢慢大家又愿意跟她来往了,去年她想办个小菜摊,还有人主动帮她找摊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