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把旁人的感受当回事,先把自己的事干成
村里的老周,以前想种反季蔬菜,邻居们七嘴八舌地劝:“这玩意儿咱没种过,肯定赔”“冬天冷,菜苗冻坏了咋办”,老周听着没反驳,却照样搭大棚、选种子。有人说他 “不听劝,太固执”,他也不解释,只是闷头干活。后来蔬菜丰收,赚了不少钱,之前劝他的邻居,反而主动来问 “咋种的,明年我也试试”。
老周说:“没干成事的时候,你再在乎别人的感受,别人也不会在乎你;等你把事干成了,不用你说,别人自然会在意你的想法。”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怕同事不高兴,同事让他帮忙干活,哪怕自己的活没干完也答应,结果自己天天加班,还落不下好。后来他学着先干自己的事,同事的请求合理就帮,不合理就拒绝,反而没人说他,还觉得他 “做事有章法”。
老辈人常说 “先立己,后达人”。你得先把自己的事干明白、干出彩,才有资格谈 “在乎别人”。要是自己还没站稳脚跟,就天天琢磨 “别人会不会不高兴”,只会把自己活得很累,最后啥也干不成。
2. 知道世上多谎言,遇事只想着解决
村里的张叔,去年买了批假种子,种下去的玉米长得又矮又小,几乎没收成。换作别人,早开始抱怨 “卖种子的缺德”“自己倒霉”,可张叔没这样 —— 他先去镇上找农技员,问能不能补救;再去派出所报案,帮其他买了假种子的村民维权;最后还总结经验,今年买种子前,先去村里的农技站验一验。
张叔说:“世上哪有那么多公平?哪能没遇过骗子?抱怨没用,后悔也没用,成年人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更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为点小事后悔 —— 买贵了东西后悔,没帮上别人忙后悔,天天愁眉苦脸。后来她学张叔,遇事先想 “咋解决”,不再纠结 “咋会这样”,日子反而顺了不少。
真正的强者,从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吐槽和后悔上。就像地里的庄稼,遭了虫灾,你得赶紧打农药,而不是坐在田埂上哭;遇到天旱,你得赶紧浇水,而不是抱怨 “老天不长眼”。解决问题,才是过好日的根本。
3. 对自己严要求,对别人多宽容
村里的老陈,是出了名的 “对自己狠”——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把地里的草除得干干净净;自己穿的衣服,哪怕旧,也洗得整整齐齐;没事还总看农技书,琢磨咋把庄稼种得更好。可对别人,他却格外宽容:邻居家的鸡跑到他地里吃菜,他笑着说 “没事,吃点就吃点”;同事干活慢了,他说 “别急,我帮你搭把手”。
有人问他 “为啥对自己这么严,对别人这么松”,老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邻居可能忙得没顾上管鸡,同事可能是新手没经验,吐槽人家干啥?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不能糊弄,得对自己严点,才不辜负日子。”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吐槽别人 “身材差”“衣品差”,后来学老陈,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 每天跑步锻炼,学会搭配衣服,不仅自己变精神了,跟别人的关系也融洽了。
老辈人常说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严,是为了把日子过好;对别人宽,是为了少惹麻烦、多攒人情。这样活着,既踏实,又舒心。
4. 能跳出乱局,守着自己的清醒
村里的李婶,最不爱掺和杂事 —— 村里张家和李家吵架,没人劝她也不搭话;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她从不站队;就连跟丈夫拌嘴,也不会揪着不放,过会儿就主动说 “别气了,做饭了”。有人说她 “不合群”,可李婶说:“那些乱事就像地里的藤蔓,缠上了就扯不开,只会耗你的精力。我不掺和、不纠结,才能好好种我的地、过我的日子。”
村里的老支书,更是这样 —— 不管村里多乱,他总能坐在办公室里,安安静静地看文件、想办法。有人问他 “咋能这么稳”,老支书说:“你得把自己的‘能量场’守好,别让乱事搅乱了心。坐看风起云涌,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法子。”
真正的强者,都能在乱局里保持清醒。就像村里的老槐树,不管旁边多吵,它都安安静静地长,最后长成了全村人的歇脚地。不牵扯、不如局,才能把心思用在正经事上。
5. 凡事主动,把主动权攥在手里
村里的小芳,想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没等家人劝,就自己去镇上考察货源;没等村干部安排,就主动去办营业执照;没等顾客上门,就挨家挨户发传单,告诉大家 “小卖部要开了,有优惠”。最后小卖部开起来,生意特别好。
小芳说:“啥都等,只会等没了机会。真正想干成的事,就得主动去做,别把脸面当回事,也别等着别人帮你。”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等”—— 等老板安排活,等同事帮自己,等机会找上门,结果啥也没干成。后来学小芳,主动找活干,主动学技术,慢慢也成了厂里的骨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