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说话的人,都懂把 “赢面” 让给别人
村里开会讨论事,总有人爱争个面红耳赤,拍着桌子说 “我这主意才对”,看似赢了口舌,却把人都得罪了;可老周不一样,别人说主意时,他总认真听,等人家说完了,再慢慢说 “你这想法挺好,要是再加点咱村的实际情况,说不定更管用”,既肯定了别人,又把自己的想法融了进去,最后事办成了,大家还都念他的好。
老辈人常说 “嘴上赢了不算赢,人心赢了才是真赢”。你跟人聊天,要是总抢着说、总说自己对,别人会觉得你 “太强势、不好相处”;可你要是把表面的 “赢” 让给别人,多听少说、多夸少抬杠,别人会觉得你 “实在、懂尊重”,反而愿意跟你交心,把真话说给你听。
村里的王婶就很会这一套,跟邻居聊种地,邻居说 “我这玉米种得比去年好”,王婶就说 “可不是嘛,你这行距拉得匀,肯定能高产”,等邻居高兴了,王婶再补一句 “我去年试着在玉米地里套种豆子,也多收了不少,你要是想试试,我教你”,邻居听得乐意,还主动帮王婶收了麦子。王婶说:“把赢面让给别人,不是怂,是让别人舒服了,自己也能得实惠,这才是会说话。”
2. 别人家的家事,别瞎掺和
村里张家和李家吵架,媳妇哭、老公骂,不少人围在门口看,还七嘴八舌劝 “你别跟他吵”“她也有不对”,结果张家听了觉得 “你偏向李家”,李家听了觉得 “你偏向张家”,最后两边都得罪了。老支书从不掺和别人家的家事,有人找他评理,他也只说 “夫妻吵架床头和,你们自己好好聊聊,比啥都强”,等人家自己和好后,反而更尊重他。
老辈人常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家的矛盾,你不知道前因后果,瞎掺和只会越帮越乱 —— 要么人家和好了,觉得你多管闲事,把你当笑柄;要么人家闹翻了,觉得是你挑的事,把你骂一顿。村里的李婶以前就爱掺和家事,有次帮邻居劝架,最后邻居两口子和好了,却背地里说 “李婶就爱搬弄是非”,李婶听了又气又悔,再也不掺和了。
李婶说:“别人家的事,就像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好与坏,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你别伸手瞎管,管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然只会惹火上身。”
3. 没真本事,资历老也是白搭
村里的老陈在农机站干了二十年,总觉得 “我资历老,老板得敬着我”,干活敷衍,还总说 “我当年怎样怎样”,结果新来的年轻人,不仅会修新式农机,还愿意加班,老板最后把老陈的岗位给了年轻人。老陈不服气,找老板理论,老板说 “我要的是能干活的人,不是光有资历的人,像你这样的,一抓一大把,还不如年轻人好管、能干”。
老辈人常说 “有功劳才叫资历,没功劳那叫熬日子”。你别觉得 “我干得久,就该怎样”,要是没真本事,不能给家里、给单位创造价值,资历越老,反而越让人嫌弃。村里的小卖部老板王叔,干了十五年,为啥大家都服他?因为他不仅记着老顾客的喜好,还总进些新鲜货,遇到老人买东西,还会主动送货上门,这才是有价值的资历。
王叔说:“要么把一门手艺学精,成别人离不开的人;要么踏踏实实把该干的活干好,别总拿资历说事,不然早晚得被淘汰。”
4. 先低头的人,反而更让人高看
村里的老周和老陈因为种地的地界吵了架,俩人好几天不说话,后来老周主动找老陈说 “前几天是我急了,不该跟你吵,地界的事咱再好好量量”,老陈听了也不好意思,主动说 “我也有不对,咱现在就去量”,最后地界分清了,俩人还像以前一样合伙种地。村里人都说 “老周大气,会做人”。
老辈人常说 “先低头不是输,是懂格局”。那些闹矛盾先服软的人,不是没脾气,是他们知道自己要啥 —— 不想因为小事丢了朋友,不想因为意气坏了大事。就像村里的小李,跟合伙人开小卖部,因为进货的事吵了架,小李先道歉说 “我不该跟你急,咱再商量商量进货的事”,合伙人也松了口,最后小卖部的生意越做越好。
小李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仇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先低头不丢人,丢人的是为了面子,把该珍惜的人弄丢了。”
5. 没人会因为你弱,就真心帮你
村里的张婶总爱跟人哭穷,说 “我家日子难,你帮帮我”,一开始还有人给她送点粮食、衣服,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她明明能种地,却总想着靠别人帮,慢慢就没人愿意理她了。反而村里的李婶,丈夫走得早,一个人带孩子,却从不说难,天天早起种地,晚上还编竹筐卖,有人想帮她,她还说 “谢谢你,我自己能行,要是有啥活我能帮你的,你尽管说”,大家反而更愿意帮她,有活都喊着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