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给个实在建议,千万别走极端,非黑即白要不得,就像做菜不能只放盐不放醋,得五味调和才好吃。啥事儿都是变来变去的,今天的朋友,明天可能因为利益冲突成了对手;今天的对手,明天也可能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搭伙过日子。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夫妻俩为养孩子吵架,不是谁不爱谁了,其实是在争家里该往哪边走,是该让孩子多读书,还是早点学门手艺;合伙做生意的为分红翻脸,不是成了仇人,说到底是想把账算清楚,这次你多拿点,下次我多占点,心里有数,下次还好合作。关系经不经得住事,就看能不能允许齿轮偶尔卡一下,磨一磨就顺了,要是一点摩擦都受不了,那齿轮早晚会崩裂。
有个做传统制造业的家族厂子,少东家留洋回来,满脑子新想法,非要搞数字化,说这样效率高;老厂长守着老规矩,觉得 “老手艺不能丢”,机器哪有手打得精细?俩人为这事儿在董事会上吵得脸红脖子粗,杯子都摔了,差点没断绝父子关系。可下个月,老厂长突然说:“听说海尔的智能工厂不错,咱去看看。” 少东家赶紧点头,俩人就一起去了。
回来的路上,老厂长看着窗外的田野,嘟囔了句 “机器换人也得把手艺留住,不能丢了根”;少东家听了,默默把数字化改造的预算砍了三成,加了笔钱请老工匠带徒弟。你看,吵的时候迸的火星子,反倒照亮了彼此没看见的地方,让路更宽了,要是俩人都憋着不说,怕是厂子早被时代淘汰了。
村里的合作社,一开始大家为分地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自己人多该多占,有人怕自己的地不好想换块好的,吵了三天三夜,差点没散伙。后来村支书说:“先按人口分,谁种得好,明年多划半亩当奖励。” 这下没人吵了,都卯着劲干活,生怕自己落了后,这就是在冲突里找到平衡,比强压下去管用多了,强压下去的,早晚得反弹。
斗争不是为了把谁灭了,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坐到一张桌子上吃饭,一起把日子过好。就像村里分粮,要是谁都不敢吭声,那粮食早被少数人多占了,吵一架,把规矩定下来,谁该多拿,谁该少拿,明明白白,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如今的厂里、家里,甚至国与国之间,到处都是缩小版的 “延安窑洞”,都在商量着怎么把日子过好。有人把冲突当终点,吵赢了就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其实是把路走窄了;有人把和解当起点,谈妥了就赶紧往前奔,知道日子还长,得互相帮衬着走。
这两种人差在哪儿?不在嘴皮子利索不利索,也不在脾气大不大,在能不能看清一个理儿:所有能长久的关系,都是一边互相修正,一边一起变好的,就像老座钟,齿轮咬得紧,才能走得准,偶尔有点摩擦声,反倒是正常的,要是一点声儿没有,那准是坏了。
所以啊,别怕冲突,也别把和解当怂包,该吵吵,该和和,就像庄稼地里的土,得松松紧紧,才能长出好庄稼。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