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Gaia:模型计算完成。结果显示,当引入特定的整体边界对称性破缺项后,该模型预测的低能集体激发模式(一种类似于“边界声子”的软模)的涨落频率和强度,与实验观测到的退相干时间波动序列,存在高度显着的统计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1!
0.91!一个近乎完美的匹配!
成功了!这个离经叛道的假设,竟然真的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淹没了梁熠,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他忍不住挥了一下拳头,差点喊出声来。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他那种“宇宙心流”能力的又一次有力验证!他的思维方式,确实能够触及常规科研路径无法看到的盲区。
但兴奋过后,是更深的思考。 如何让这个颠覆性的理论被基地里那些严谨、甚至有些保守的量子物理专家们接受?尤其是那位素未谋面、但显然德高望重的钟院士。
直接拿着这份充满高深数学、挑战现有范式的报告冲进会议室?恐怕只会被当成痴人说梦。他需要更直观、更具说服力的方式。
“Gaia,基于我们这个新模型,反推一下,如果要在实验中验证,或者说,如果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手段来‘看见’或者‘测量’到这种整体的边界模式涨落?”
Gaia:建议进行非局域测量。传统测量单个量子比特状态的方法无效。可尝试设计一种基于“双量子比特关联干涉仪”的方案,通过精确测量两个空间分离的量子比特之间退相干时间的关联函数,而非它们各自的时间。如果关联函数显示出特定的空间周期性和时间振荡特性,则强有力地支持存在长程关联驱动的内源性退相干机制。
一个绝妙的验证方案!这不仅提供了验证方法,更是指出了一条可能绕过当前困境的技术路径——如果能测量并最终控制这种整体边界模式,或许就能显着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
梁熠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和Gaia一起,精心撰写一份报告。他没有急于抛出完整的理论框架,而是从实验数据的异常出发,引出传统模型的困境,然后提出“是否存在内源性退相干机制”这个关键问题,再顺势给出“双量子比特关联测量”的验证方案。将最复杂的数学推导放在附录,主体报告力求逻辑清晰、证据导向。
完成报告时,窗外已经露出了晨曦。梁熠仔细检查了每一处细节,确认无误后,通过内部系统,郑重地提交给了量子计算实验室的负责人钟院士,并抄送了秦卫国。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种子已经播下,能否生根发芽,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他能做的,已经做了。
等待回应的几个小时,比攻克难题本身更加难熬。
下午,工作室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带着浓厚学术口音的老者声音,语气急促,甚至有些失态:
“是梁熠研究员吗?我钟翰升!你的报告我看了!你现在立刻到A区三号量子实验室来!马上!”
钟院士!他竟然亲自打来了电话,而且语气如此激动!
梁熠的心跳骤然加速。是福是祸?他不敢耽搁,立刻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怀着一种奔赴考场般的心情,走向那个代表着基地最高科研水平的核心区域。
喜欢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