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细细打量林阳,见他如此笃定,兴致更浓。这般精粮供应,即便是一郡太守之子,恐怕也难以维系吧?
“李刚,去打开粮缸!”林阳下令,“从灾民中挑选青壮编入军中!”
李刚领命而去。连日饱食白粥榨菜,他已忠心耿耿。
见李刚开始行动,林阳便与程昱返回县衙商议破城之策。
此时,灾民营角落——
“可恨!这狗官身边有官兵护着,难以下手!”
“李狗,莫要轻举妄动,别忘了咱们的使命!”
在难民营的一隅,十几名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死死盯着林阳远去的身影,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听到"任务"二字,为首的彪形大汉强压怒火,将杀意咽回肚里。
这伙人正是混进城的黄巾军探子。
他们趁着灾民涌入城内的时机潜伏进来,就等着在紧要关头打开城门,接应城外的黄巾军主力。
按照原计划,城中粮草将尽,再过两天就是他们动手的最佳时机。
"开饭啦!有吃的了!"
突然,整个营地沸腾起来。数百名灾民奔走相告,许多人手里捧着盛满白粥的破碗,还抓着雪白的馒头。
这番景象让李狗一伙人目瞪口呆。
"这位大哥,粮食是从哪儿来的?"李狗拽住一个路人打听,得到的回答让他惊掉下巴。
"林大人仁厚,往后每天都能领一碗白粥和一个馒头!"
"听说要是肯参军,白粥馒头管够呢!"
这些话如同晴天霹雳,把李狗等人震得头皮发麻。不是说城里断粮了吗?这些白粥馒头从哪变出来的?居然还能管饱?
队伍里一个小弟听到"管饱"二字,顿时按捺不住:"当兵能吃上饱饭?要不咱们去投军吧!"
五日后,江都县城外。
"混账!都过去这么多天了,那些内应怎么还不动手?"
黄巾军大帐里,坐在上首的中年将领怒不可遏。此人名叫宋文昌,原是黄巾军小渠帅麾下将领,如今统领着这支流寇部队。
黄巾军溃败后,他带着残部逃到此处,在江都县外的骆驼山落脚生存。
时值寒冬,山中粮尽,这才铤而走险前来攻城。
作为当年黄巾军的旧部,宋文昌早先就派人混入了江都县城内。
只等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这座县城。
然而派去的探子已多日杳无音信,仿佛人间蒸发。
"会不会是被官军发现了?"帐下有人战战兢兢地问道。
"放屁!小小江都县哪有这般能耐!"宋文昌破口大骂,心头却涌起阵阵不安。
每在城外多耽搁一日,危险就多增一分。若广陵郡派来援军,他只能仓皇逃命。
"废物!全是废物!"营帐里骂声不绝,帐外士兵噤若寒蝉。
与此同时,江都县灾民营地里却是一派欢腾:
"天哪,竟是白面馒头配榨菜!"
"这白粥也太香了!"
"要是能天天过这样的日子......"
"可惜我这把年纪,想投军都没人要。"
"林大人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往后这条命就是林大人的了!"
短短五日间,白粥馒头的攻势就让涣散的民心重新凝聚。青壮年纷纷投军,老弱妇孺也主动帮着搬运物资、浆洗衣裳。林阳的威望在灾民中日渐高涨。
灾民营地的角落里
"听着!今晚必须动手,不能再拖了!"
李狗啃着馒头,凶狠地压低声音。原本计划三天前行动,却因贪恋热粥白馍拖到现在。眼见官军不断增援,连新兵都开始操练,他知道时机稍纵即逝——城外的黄巾军等不起了!
"可是..."几个同伙面面相觑。但想到城外亲人,众人最终咬牙攥紧了拳头。他们没注意到,队伍里有个老者已暗中观察多时。
粥棚前,林阳听着脑中接连响起的"声望+1"提示,嘴角含笑。如今江都县设了十几处粥棚,不仅救济流民,更用两碗热粥两个馒头换来了全城民心。
"民心所向,黄巾之祸已不足惧。"程昱望着排队领粥的长龙感慨。这五日来,开仓放粮的举措彻底凝聚了城中数万百姓的力量。
"老人家您慢点。"发粥的士兵刚伸手搀扶,就见那位沉默许久的老者突然上前——
“请转告林大人,我们这里发现了奸细!”
老者突如其来的话语让士兵面露诧异,看了老人一眼后迅速点头,匆忙跑向一旁。
此刻林阳正与程昱商议是否主动出击,就见派粥的士兵匆匆赶来。
“大人,有人报告灾民营里混入了奸细!”
“哦?奸细?!”
程昱与林阳同时挑眉,相互对视一眼。
林阳随即召来李刚,低声吩咐几句。
没过多久,粥棚前恢复如常,仿佛无事发生。
灾民营地一角
“今晚我会联络其他营地的兄弟,一起行动!”
“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城门!”
破旧的营帐内,十几人正密谋当晚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拿捏人心,林阳与程昱的粮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拿捏人心,林阳与程昱的粮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