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晨光漫过问渠斋斑驳的马头墙,金色光线如水倾泻,将庭院笼罩在温暖光晕中。庭院与东厢房间的空地上早已聚满人群,老街坊们身着节日盛装,新学员们兴奋张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青石板小路被夜雨浸得发亮,石板缝隙里残留着晶莹水珠,在晨光下闪烁细碎光芒。路尽头,一座竹制礼台巍然矗立,台柱是赵伯用祖传的双梅榫卯技艺拼接,每处接缝都严丝合缝,彰显传统木工的精湛。台柱表面裹着淡金色冷金笺,这是修复班学员们熬夜赶制的,金箔纹路中特意掺入腊梅花粉,微风拂过时,空气中荡漾开若有若无的幽香。
礼台中央的揭牌架格外引人注目,两块红绸覆盖的木牌并排而立,左边写着"问渠修复学校",右边是"老街记忆展"。红绸边缘绣着极小的护本纹,细密针脚是王奶奶带着街坊媳妇们一针一线绣成,用的正是当年给春联绣帕子的同款针法。最令人称奇的是架子下方的基座,竟是用修复张爷爷老座钟时剩下的老樟木料打造,木料侧面镌刻着沈父与顾爷爷的名字,下方还压着一片风干的腊梅花瓣——这是特意从老树上去年花枝上采摘保存的。
顾云深和沈砚辞静静站在礼台侧方,两人都穿着浅青色棉麻长褂,素雅布料在晨光中泛着柔和光泽。他们的袖口各绣半朵并蒂梅,当两人并肩而立时,两瓣梅花正好合为完整图案,与他们戒指上的纹样完美呼应。顾云深手中握着精致竹制剪刀,剪柄是赵伯亲手雕刻,上面缠绕细密金箔,握柄处弧度与他掌心的旧疤痕严丝合缝;沈砚辞手中的剪刀是同款样式,只是剪刃内侧精细刻着"顾沈"二字,流畅笔迹与他小臂上的疤痕在晨光中泛着同样温暖光泽。"这剪刀的木料,是修复工作台压条时剩下的青檀枝。"沈砚辞的指尖轻触他手中的剪刀柄,声音低沉温柔,"爷爷当年常说'好料要配好工,好工要配同心人'。"
人群中忽然爆发出热烈欢呼,只见张董和陈宇带着海外分基地的学员代表们缓步走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束精心培育的腊梅花——这是新加坡分基地特别培育的品种,花型与问渠斋老腊梅一模一样,连香气都如出一辙。"海外学员特意托我们带这些花来,说是要'借花认根'。"陈宇高举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海外基地的实时直播画面,"现在全球有三个分基地正在同步直播这场揭牌仪式,顾爷爷和沈先生当年'手艺出海'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仪式第一个环节是庄严的"敬前辈"仪式。老陈推着张爷爷那台修复一新的老座钟缓缓走到礼台前,钟摆发出清脆"滴答"声,这富有节奏的声响穿透人群喧闹,格外清晰。钟面指针正好指向九点整——这个时辰不仅象征顾爷爷当年开办修复班的时刻,也暗合沈父当年藏密语账本的时辰。"当年顾老哥一直想给修复班挂块牌,沈老弟则想为老街留下些念想,今天咱们总算是把这两桩心愿一并了了。"老陈拿起一块用冷金笺精心制作的奠文,轻轻放在钟面上,"这是所有学员共同抄写的《守艺录》选段,字里行间都透着墨香,前辈们一定听得见。"
揭牌剪彩的信号由林小满发出。少年吹响一支竹制哨子,清亮哨音是老周亲自传授的,与当年召唤街坊们一起修笺纸时用的哨音一模一样。顾云深和沈砚辞并肩走上礼台,身后跟着林小满与三位新学员代表,每人手中都牵着一段特制冷金笺彩带——这些彩带是用学员们第一次成功制作的冷金笺拼接而成,上面印着每位学员的指印,从老陈到最小学员,层层叠叠的指印宛如一朵盛开的腊梅花。
"一敬天地护文脉,二敬前辈传薪火,三敬师徒共守艺!"随着老陈浑厚的唱喏声,两人同时举起剪刀。恰到好处的阳光落在剪刀金箔上,反射出的光芒映在红绸上,那些精心绣制的护本纹瞬间亮起,闪烁金色光辉。顾云深掌心的旧疤与剪柄完美贴合,沈砚辞的小臂疤痕轻轻挨着他的手臂,两人手腕轻转,冷金笺彩带应声而断,碎金般的纸屑纷纷扬扬飘落,落在基座的腊梅花瓣上,仿佛为时光盖上了一枚金色印记。
红绸滑落的瞬间,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木牌上苍劲有力的字迹出自沈砚辞之手,笔锋间既蕴含自己的风骨,又藏着顾爷爷的温润气质。仔细看去,"问渠修复学校"的"渠"字少了一点,而"老街记忆展"的"忆"字多了一撇——两处变化合在一起,正是"缺处补暖,忆里藏温"的寓意。张爷爷突然激动地拍打轮椅扶手,指着钟面喊道:"你们快看!时针正好指在'并蒂梅'的刻痕上!"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钟摆的影子正好落在钟面内侧,与当年秀芝奶奶绣的帕子纹样神奇地重合。
林小满的发言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与朝气:"去年我在这里接过传承卡,今天我代表所有学员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把冷金笺的制作手艺、护本纹背后的故事、以及前辈们的念想,都完整地数字化保存在《守护录》中,传给每一位出国的学员,传给我们的徒弟!"他高举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动态图:从顾爷爷使用过的旧镊子到现代化扫描仪,从沈父记录的账本到数字化档案,最后画面定格在两只交叠的手上,那对竹戒上的金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