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问渠斋的雕花窗棂,在修复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顾云深跪坐在蒲团上,脊背挺直如松,面前摊开着从档案馆寻回的民国线装《尔雅》。他指尖捏着黄铜镊子,镊尖薄如蝉翼,正小心翼翼地挑起纸页边缘一处深褐色焦痕——那是1997年"鸠鸟"组织搜查时留下的火灼印记。经年累月,纸纤维已脆如枯叶,稍一用力就可能碎裂。
"按爷爷手札里说的'飞托法'来?"沈砚辞端着沉甸甸的铜盆走进来,盆里清澈的井水浸泡着裁剪得宜的桑皮纸——这是他凌晨特意去非遗街区百年老作坊换来的上好材料。他将铜盆轻放在顾云深手边,目光落在摊开的《顾氏修复手札》上。泛黄纸页中,朱砂圈着的"飞托三诀:轻如拂尘,韧如蚕丝,心如止水"字迹苍劲,力透纸背。
顾云深微微颔首,从铁皮盒里取出一小罐乳白色浆糊——严格依照爷爷秘方调制,用上好糯米汁混着微量明矾,黏度恰好能粘住脆化纸页,又绝不损伤纤维。他用排笔蘸了浆糊,均匀涂在桑皮纸托片上,手腕悬在《尔雅》残页上方却迟迟不落:"砚辞,这页记着顾家代代相传的'水纹辨识法',是寻找散佚古籍的关键。若修坏了,以后想找回那些宋刻本就难了。"
沈砚辞蹲下身,指尖带着安抚的温度轻碰顾云深紧绷的手背,目光落在手札里夹着的老照片上——照片上年轻的顾爷爷全神贯注修复古籍的神态,与眼前顾云深几乎重合。"别怕,"他声音低沉笃定,"爷爷当年修复《金石录》残本时,遇到更糟的焦痕。手札里写,他枯坐一夜,最后急中生智剪下自己的头发捻开混入浆糊——他说'发丝连着心意,能护着纸页的魂'。"
这话如同定心丸,顾云深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他毫不犹豫地从发间取下一根细发,按秘法捻开与浆糊混合,用最轻柔的力道点染在焦痕边缘。当桑皮纸覆盖上去时,一缕晨光恰好穿透窗棂——焦痕边缘渐渐与新纸融为一体,纹理过渡自然,竟看不出修补痕迹。"成了!"顾云深声音雀跃,指尖带着敬畏轻拂重获新生的纸页,"爷爷的法子果然神乎其技。"
沈砚辞眼中盈满笑意,递过洁净的纯棉软布:"擦擦手。刚收到非遗中心的消息,他们想邀请你开'顾氏修复术'培训班。"他指着手机屏幕,"李警官说老周已经报名,想学'显影剂'的调配秘方——他说当年帮'鸠鸟'修古籍时,总觉得他们的手法冷冰冰少了'魂'。"
顾云深心头暖流涌动,拿起《顾氏修复手札》在最后一页空白处提笔蘸墨:"乙亥年冬,修《尔雅》毕,终悟爷爷'修魂'之语。"笔尖停顿,墨迹稍凝,又添上一行小字:"沈砚辞助寻桑皮纸,记之"——他决心把两人并肩守护古籍的每个日子都记录在手札里,如同爷爷当年记录修复路上的点滴。
院门外传来老周洪亮的声音。他拎着擦拭油亮的旧木匣大步走进,小心打开匣盖,里面整齐摆放着保养极好的老式木匠工具:"顾老师,您瞧瞧这个。这套刻刀跟了我半辈子,看能不能用来修古籍的木函?上次在伦敦仓库,见那些宋刻本的楠木函套都裂了口子,心疼得很。"
顾云深眼中闪过惊喜,拿起其中一把刻刀。刀身被岁月摩挲出温润包浆,刀刃却依旧锋利。这让他想起手札里描述的"木函修复术"——需要寻同种老木料,依天然纹理精妙雕刻拼接。"太好了!"顾云深将木匣稳放台边,"那些木函正是楠木所制。老周,您帮忙寻些有年头的楠木碎料。砚辞心思细,负责按手札图纸描纹样。我来拼接嵌合。咱们三人合力,定能修好。"
堂屋里很快弥漫开木屑清冽香气和浆糊米香。老周全神贯注握着刻刀,沿楠木碎料的天然纹理精雕细琢,木屑如雪花簌簌落下。"顾老师,您这手艺真是青出于蓝,"他感慨道,"顾老爷子修木函时总念叨,'木是古籍的家,得修得结实妥帖,才能长久护着书页'。如今您也是一丝不苟,真把顾氏修复术的根守住了。"
一旁伏案描纹的沈砚辞闻言顿了顿笔。他抬头看向顾云深专注的侧脸——几缕碎发垂落半遮清俊眉眼,却挡不住眸中星辰般执着的光芒。这道光,他想,与爷爷力透纸背的文字、老周饱经沧桑的刻刀、宋刻本上的水纹一样,都是"顾氏修复术"不可或缺的"魂"。
暮色四合,第一只宋刻本木函在三人协作下修复完成。灯光下,楠木纹理连贯如初,裂痕巧妙隐藏。顾云深用刻针在木函内侧不起眼的角落郑重刻下古朴的"顾"字,随即示意沈砚辞。沈砚辞会意,接过刻针屏息在旁边刻下端正的"沈"字——两个字紧紧相挨,如同两代人的情谊,将无声的守护深深刻进古籍的"家"。
"非遗中心明天来拍宣传照。"沈砚辞指尖轻抚木函上并肩的名字,"他们要把'顾氏修复术'列为非遗重点保护技艺,还想把这本手札请进博物馆做永久展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