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驱散了夜的寒意,却驱不散洛阳城上空弥漫的焦糊与血腥气味。
白日的光亮,更加清晰地映照出这座昔日帝都的满目疮痍。
断壁残垣,焦木枯骨,随处可见。昔日繁华的街市化为白地,巍峨的宫殿只剩骨架。
幸存的百姓如同惊弓之鸟,蜷缩在残破的屋檐下或临时搭起的窝棚里,眼神麻木而绝望。
唯有那一队队巡逻的玄甲士兵,以及逐渐设立的粥棚和医帐,给这片死寂的废墟带来了一丝微弱的生机与秩序。
荀衍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下,行走在残破的街道上。
他面色平静,目光扫过沿途的惨状,【乾坤正气】在体内默默运转,将周遭弥漫的负面情绪悄然净化、吸收,转化为更加凝练的力量。
传国玉玺在丹田内微微震动,似乎对这片承载了太多气运与伤痛的的土地,有着独特的感应。
曹操、孙坚、公孙瓒等人跟在身后,看着这一切,脸色都无比沉重。
昨日的激战与脱险的兴奋过后,冰冷的现实摆在眼前:
他们夺回的,只是一座巨大的坟墓。
“董卓老贼!罪该万死!竟将洛阳毁至如斯地步!”
孙坚咬牙切齿,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曹操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力与悲凉:
“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陛下蒙尘,百姓流离…我等纵有救驾之心,然根基已毁,如之奈何?”
他这话,既是对董卓的控诉,也是对眼前困境的无奈,更隐隐指向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接下来怎么办?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走在最前面的荀衍。
此刻的荀衍,无形中已成为这群人的核心。
不仅因为他实力最强、兵力最盛、最先入洛阳,更因为昨日赵云那惊天动地的救援,让曹、孙、公孙等人都欠下了天大的人情,无形中矮了一头。
就在这时,东面官道上又是一阵马蹄声响,一支约千余人的队伍略显疲惫地赶来,打着的正是“刘”字旗号。
为首一人,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耳垂硕大,双手过膝,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虑与仁厚之气,正是刘备。
他身后跟着面色赤红、卧蚕眉的关羽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张飞。
“玄德来迟一步!诸位兄台无恙否?洛阳…唉!”
刘备快步下马,看到眼前惨状,脸上露出悲戚之色,对着荀衍、曹操等人深深一揖,
“备在后方清剿小股西凉溃兵及匪类,耽搁了时辰,未能与诸位同破强敌,惭愧!”
曹操等人连忙还礼。
荀衍看着刘备,心中明了。
这位刘皇叔怕是故意慢了一步,既避免了正面硬撼西凉主力的风险,又保全了实力。
此刻赶来,正好收拾残局,赚取名声。果然是好算计。
“玄德兄心系百姓,清剿匪患,亦是功德。”
荀衍淡淡一笑,一语双关。
刘备面色如常,仿佛没听出弦外之音,只是痛心道:
“只恨备未能早至,与诸位并肩杀敌,多救些百姓…”
寒暄过后,话题再次回到现实。
荀衍望向远处依旧冒着青烟的皇城废墟,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董卓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其罪罄竹难书。然,哭泣与愤怒,无法让死者复生,无法让废墟重建。”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曹操、孙坚、刘备等人:
“洛阳虽毁,然其名犹在,其位犹存!乃是大汉之心腹,天下之中心!岂能因贼寇之暴行,便弃之不顾?”
“文渊贤弟的意思是…”曹操目光微闪。
“留守洛阳,重整河山!”
荀衍斩钉截铁,“在此竖起讨董大旗,收拢流民,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以此为大义根基,徐图西进,方可真正救驾,匡扶汉室!”
孙坚、刘备等人纷纷提出粮草、民心、防御等现实问题。
荀衍一一解答,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显然深思熟虑。最后道:
“…即便董卓来攻,我据城而守,又有诸位兄台可为奥援,何惧之有?”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考虑周全,但众人都听出了潜台词:
留守洛阳,以他荀文渊为主。
曹操、孙坚、公孙瓒乃至刘备,心中各自飞快盘算。
留守洛阳政治意义巨大,但风险也同样巨大,更意味着要屈居于荀衍之下。
而返回各自地盘,发展势力,才是乱世之道。
很快,孙坚、公孙瓒率先表态欲归。
曹操沉默片刻,也苦笑道愿回兖州。
刘备则一脸诚恳地表示愿回豫州附近,继续为讨董大业尽力。
至此,意图已然明朗。
无人愿留守洛阳这个烂摊子,更不愿屈居人下。
荀衍心中了然,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脸上露出惋惜之色,慨然应允,并赠以粮草军械,收获一番感激。
当日午后,曹操、孙坚、公孙瓒、刘备便相继率领残部,告辞离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幻三国:曹贼竟是我自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玄幻三国:曹贼竟是我自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