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出沈怡如准备的宣传画,指着上面画着的细菌和感染路径:“大家看,这些看不见的小东西,就是病根子!我们医院用的所有东西,都要用高压蒸汽煮过,叫‘消毒’,就是要杀死这些小东西。医生接生前要反复刷手,戴消毒手套,就是为了不让脏东西带进去。这,才是保住大人孩子性命的关键!这不是折腾,这是科学!”
孙大娘张了张嘴,想反驳,但周文瑾说的又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她一时语塞。
这时,周文瑾看到人群中有一位之前在医院顺利分娩、母子平安的年轻家属,她连忙招手让她过来:“张嫂子,你上次生孩子就是在我们这儿,沈大夫给你接生的,你说说,感觉怎么样?和你娘家嫂子之前在家请老娘婆生,一样吗?”
那位姓张的年轻媳妇有些不好意思,但在周文瑾鼓励的目光下,还是红着脸开口了:“俺觉得……挺好的。沈大夫虽然年轻,但手轻,不乱按。东西都干干净净的,屋里也亮堂。生完也没发烧,娃也好好的,没抽风。俺娘家嫂子上次……唉,受了大罪,孩子也没保住……”她说着,眼圈也红了。
她的现身说法,比医生们说一百句都管用。围观的人群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好像是啊,隔壁老赵家媳妇上次在家生的,就差点没了……”
“医院是贵点,但要是真能保大人孩子平安,也值啊!”
“科学……可能真有点道理……”
孙大娘的脸色变了又变,看着周围人态度的微妙变化,又想想保温箱里那个确实渐渐好转的小孙子,那股蛮横的劲头终于泄了下去。她嘟囔了几句,也不再大声吵闹,悻悻地走了。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沈怡如感激地看着周文瑾,眼圈更红了,这次是委屈和后怕。
周文瑾握了握她的手:“没事了。这种事以后还会有,别往心里去。咱们的工作,就是一点点地磨,一点点地改变。”
她知道,仅仅一次解释和一个案例,并不能彻底扭转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和 even (甚至)在“夹皮沟”这样的家属区,“老娘婆”依旧有着巨大的市场。推广新法接生,注定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争”。
但这是一个开始。科学的道理,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借着这次冲突,播撒进了一些人的心里。它需要时间,需要更多成功的案例,需要医护人员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慢慢生根发芽,最终破开那层坚硬的、由经验和迷信构成的冻土。
周文瑾看着窗外,远处钢厂的上空依旧烟雾缭绕。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不仅要救治身体的伤病,还要与愚昧和落后做斗争。而这,同样是建设新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江奔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