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相浮现:警方的不懈追踪
4.1 关键发现:弹道分析与心理侧写
在调查初期,由于犯罪现场不同,警方并没有将不同的案件联系到一起。直到侦探乔伊·科菲对某一案件中现场保存的弹头进行检测,才确认其来自于.44大口径手枪,并以此确定,凶手是连环作案。这一发现成为了案件调查的重要转折点。
FBI犯罪心理侧写师也为"萨姆之子"进行了心理侧写:推测其为单身男士,不善正常人际交往,挑选女性下手可能因曾受女性严重心理伤害,可能是在母亲处未获足够母爱呵护致心理创伤而仇恨女性,童年缺父母细心呵护易有暴力倾向;爱慕虚荣,希望被关注;有重新回到案发现场的渴望。这些分析为警方缩小嫌疑人范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4.2 天赐罚单:关键线索的出现
1977年7月31日的最后一次作案后,"萨姆之子"把车子停在迪斯科舞厅不远处的一个禁停区,因此被开了一张罚单。这张看似普通的违停罚单,最终成为了警方破案的关键线索。
在最后一次作案现场,一位名叫汤米·扎伊诺的19岁青年目睹了枪击过程。此外,还有一位目击者曾在其中一起凶案后看到一人从非法停靠车上揭掉罚单。警方据此罚单顺藤摸瓜,开始排查所有相关车辆和车主。
同时,在最后一次作案现场附近,一位名叫塞西莉亚·戴维斯的居民提供了重要线索。她在案发当晚看到一辆黄色大众汽车停在公园附近,三名男子从车上下来。大约凌晨1点,枪击发生后,她看到这辆车两次经过她身边。凌晨2点05分,一名警察给这辆车开了罚单。塞西莉亚还看到车主与警察发生了争执,随后驾车离开。这些信息帮助警方拼凑出了凶手的行动轨迹。
4.3 锁定嫌犯:大卫·伯科威兹的真面目
经过对大量线索的分析和排查,警方最终锁定了24岁的邮局职员大卫·伯科威兹(David Berkowitz)为主要嫌疑人。伯科威兹在体貌特征、身高年龄、服兵役经历及曾为皇后区保安公司工作等方面与"萨姆之子"的分析高度契合。
更重要的是,笔迹比对发现,1977年4月卡尔夫妇收到的匿名信笔迹与"萨姆之子"凶案现场及寄往报社信件笔迹极其相似。此外,伯科威兹曾向邻居抱怨其养的狗叫声太大,而"萨姆之子"在信件中也提到过狗的问题。种种线索都指向伯科威兹就是"萨姆之子"。
五、恶魔现形:伯科威兹的被捕与供述
5.1 精心策划的抓捕行动
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警方精心策划了抓捕行动。1977年8月10日晚,也就是伯科威兹最后一次作案后的第11天,警方在纽约扬克斯市将其逮捕。据报道,当警察出现在伯科威兹面前时,他显得非常冷静,甚至反问警员:"你们终于抓到我了。是什么事儿让你们耽搁了这么久?"
被捕时,伯科威兹身上带着一把半自动步枪,他解释说他正在去杀人的路上。警方随后在他的住所找到了那把.44口径的左轮手枪,正是作案时使用的凶器。此外,警方还发现了伯科威兹写给媒体和警方的多封未寄出的信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罪行。
5.2 恶魔的自白:从纵火犯到连环杀手
被捕后,在FBI资深特工的盘问下,伯科威兹承认所谓的魔鬼山姆只不过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目的是将来一旦被抓,可以以精神错乱为由逃脱法律的制裁。他说自己杀女人的真正原因是出于对生身母亲的憎恨和自己的性无能。他供认,每次杀完人,自己都能"正常"地勃起。
伯科威兹的犯罪心理与其童年经历密切相关。1953年6月1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是一个私生子。他的母亲是个单身妈妈,父亲是个有妇之夫。出生不到一周,他就被住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伯科威兹夫妇领养,从此改名大卫·理查德·伯科威兹。
伯科威兹夫妇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但自从大卫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对养父母和家庭产生了排斥。由于伯科威兹夫妇都不喜欢社交,导致大卫从小就特别自闭。14岁时,养母因癌症去世,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从那以后,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1971年,伯科威兹参军并服役3年,在那里他以天才射手的身份脱颖而出。1974年退役后,他回到纽约做了一名保安。1975年,他的精神状况开始严重恶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他感到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于是成为了一名纵火犯,并在没有被逮捕的情况下在纽约市纵火了数百起。
1975年的平安夜,他屈服于内心的声音,用一把猎刀重伤了15岁的米歇尔·福尔曼。这次袭击标志着他从纵火犯向连环杀手的转变。1976年1月,他搬进了纽约郊区扬克斯的一栋两家人居住的房子,并开始相信住在房子里的德国牧羊犬和其他邻居的狗都被恶魔附身了,这些恶魔命令他杀死漂亮的年轻女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