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毒打让董震的父亲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很快也病倒了 。无奈的董震只能在自家地里搭了个简单的草棚子安顿父亲,自己每天干完地里的活还要上山给父亲采药 。然而,董震的父亲还是没能坚持住多久,带着怨恨离开了人世 。
不到两年时间,董震相继失去了父母,祖宅也被人霸占,他从一个有家庭的人变成了孤家寡人 。本就性格孤僻的他心里怨念越来越深,对郭宝财的仇恨也日益增长 。
四、走投无路:上 F 无果的绝望
父母离世后,董震决定不再忍气吞声,他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他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于是开始了漫长的上 F之路 。然而,没有文化、没有门路的董震连上F 的流程都不清楚,他茫然地跑到县城,希望能找到一个说理的地方 。
然而,董震的上 F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郭宝财耳朵里。郭宝财勃然大怒,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唯唯诺诺的"怂包"竟敢告自己 。当董震回到村里时,迎接他的是郭宝财的一顿更严厉的毒打 。郭宝财边打边威胁:"再敢上F,就把你千刀万剐!" 这次毒打让董震遍体鳞伤,但也彻底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 。
更让董震无法忍受的是,郭宝财第二天就带人挖了董家的祖坟,将董震父母的棺材挖出来,把尸体扔在荒地里 。当董震看到父母曝尸荒野的惨状时,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理智也被愤怒吞噬了 。他跪在父母的尸体前,发誓要让郭宝财付出代价 。
此时的董震已经35岁,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任何坏事,却一直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他处处忍耐,处处退让,可35年来却没能换得别人丝毫的尊重 。他对自己的懦弱感到羞耻,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充满了怨恨 。
董震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对抗郭宝财这样的村霸。但他已经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为父母报仇,也为自己雪耻 。
五、血腥复仇:压抑35年的爆发
1992年5月9日,郭宝财在董震家的老宅上盖起了新房,并大摆宴席庆祝 。从白天到晚上,郭家一直热闹非凡,郭宝财得意洋洋地招呼着亲朋好友,其中包括他那位在镇里当领导的姨夫 。
而此时的董震,正躲在暗处观察着郭家的一举一动。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 。夜幕降临,董震拿着两把磨得锋利的刀,悄悄走向郭家 。他的步伐坚定,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
当董震踹开郭家大门时,宴席上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这个平日里老实巴交的董震竟敢如此大胆 。郭宝财更是吓得脸色惨白,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自己欺负了35年的"怂包"竟然敢反抗 。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董震挥舞着菜刀冲向郭宝财,一刀砍 断 了他的脖子 。随后,他又将目标转向其他曾经欺负过他的人 。整个屠杀过程持续了约半个小时,郭宝财一家七口全部遇害,包括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 。此外,还有多位前来参加宴席的宾客也被董震砍杀 。
完成复仇后,董震并没有选择立即逃离,而是在现场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在感受着这一刻的解脱 。随后,他趁着夜色离开了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六、犯罪心理:从老实人到杀 人 狂魔的转变
董震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一个典型的长期压抑导致的极端行为案例。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和挫折中,且无法通过正常渠道释放情绪时,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 。
董震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与压抑。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董震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会了隐忍,对来自外界的欺负和侮辱选择了逆来顺受 。这种顺从的态度使他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也导致他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 。
第二阶段:挫折与愤怒。随着年龄增长,董震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公,但由于缺乏改变现状的能力,他感到越来越沮丧和愤怒 。特别是当父母相继离世,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剥夺时,这种愤怒达到了顶点 。
第三阶段:绝望与反抗。当董震发现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连基本的尊严都无法维护时,他陷入了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已经崩溃,导致他采取了极端的反抗方式 。
第四阶段:释放与解脱。在实施复仇行为时,董震可能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感 。这种释放感可能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恐惧和罪恶感,沉浸在复仇的快感中 。
值得注意的是,董震的行为并非完全失去理智的疯狂行为,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复仇行动 。他选择在郭宝财举办宴席的日子动手,因为他知道这是郭宝财防范最松懈、也是最得意的时候 。他选择杀害郭宝财全家,包括妇女和儿童,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才能彻底摧毁郭宝财的家族,实现真正的 复 仇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