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住!顶住啊!”一个满脸烟火色的老民壮声嘶力竭地喊着,正是长安城外田家村的董老汉。他带着儿子和几个同村青壮被征召来此。此刻,他儿子正和其他人一起,用肩膀死死抵住一根粗大的撞杆,试图顶住那不断向内凹陷的城门位置(吕公车撞击点往往在城门或薄弱墙段)。“加把劲!不能让它撞开!后面就是咱们的婆娘娃!”
然而人力在机械的伟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又是一次更猛烈的撞击!
“咔嚓!”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起,城门内侧用于加固的几根碗口粗的横木应声断裂!木屑纷飞中,城门向内凸起一个骇人的弧度,门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城门要破啦!”绝望的呼喊在民壮中响起,恐慌瞬间蔓延。
“慌什么!”一声炸雷般的怒吼响起,魏延魁梧的身影如同铁塔般出现在城门内侧。他身后跟着数十名手持巨斧大锤、身披重甲的死士。“长矛手,给我堵死门洞!重甲队,随我预备迎敌!弓弩手,对准门缝,准备攒射!”
魏延的威势暂时压住了恐慌。长矛手们咬着牙,将长矛从门缝和撞开的破洞中狠狠刺出,试图阻挡外面推车的魏兵。重甲死士则排成密集阵型,巨斧大锤在手,只待城门洞开,便要用人命去填那血火之门。
关楼之上,诸葛亮的脸色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愈发严峻。司马懿的攻城手段之猛烈、器械之精良,超出了他此前的预估。潼关,这座大汉的东大门,在五倍于己的魏军狂攻和层出不穷的利器面前,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目光扫过城下汹涌的魏军浪潮,又掠过城头疲惫浴血的将士,最后落在关城西侧武库的方向——那里,存放着陛下从成都秘密运来的百枚“霹雳神弹”,那是最后、也是最危险的王牌。这柄双刃剑,此刻已到了不得不出的时刻。
“子龙将军,”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时机已至。请按陛下密旨与吾等商定之策,启用‘济危良药’!目标,魏军中军,司马懿帅旗所在!”
赵云眼中精光爆射,没有丝毫犹豫,猛地抱拳:“末将遵命!”他转身,对侍立身后、早已等候多时的儿子赵广厉声道:“广儿!速持我令箭,调‘雷火营’上关!目标,魏军霹雳车阵地与帅旗方向!务必一击功成!记住丞相叮嘱,车架加固,人员远离!”
“喏!”赵广年轻的脸庞因激动和紧张而涨红,接过令箭,如离弦之箭般冲下关楼。
潼关西城头·雷火营阵地
十架经过特殊加固的蜀军霹雳车(投石机)早已在城头西侧预备多时。粗壮的支架被额外捆扎了手臂粗的铁链,基座深深楔入城墙条石缝隙,并用巨石压实。周围清空了一大片区域,只有负责操作的“雷火营”死士。这些士兵皆是赵云亲自从白毦兵中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家眷皆在蜀中腹地,忠诚毋庸置疑。他们每个人都神情肃穆,带着一种近乎殉道般的凝重。
赵广飞奔而至,高举令箭:“丞相令!将军令!‘济危良药’,目标魏军霹雳车阵地与中军帅旗!即刻准备!”
“得令!”雷火营校尉,一个脸上带着狰狞刀疤、沉默寡言的中年汉子低吼一声。他亲自走到一辆被厚厚油布严密遮盖的辎重车前,猛地掀开。露出的,是码放整齐的陶罐。这些陶罐大小如西瓜,外表灰扑扑毫不起眼,与普通盛水或储粮的陶罐并无二致。但罐口处延伸出的、浸过火油的粗麻绳引信,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危险气息。
“第一组,装填‘甲字雷’!目标,魏军前沿霹雳车阵地!延时三息(约6秒)!”校尉的声音嘶哑而精准。
“第二组,装填‘丙字雷’!目标,魏军中军帅旗!延时五息(约10秒)!听我号令,同时发射!”
死士们动作迅捷而沉稳,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陶罐抬上发射勺斗,调整角度。点燃引信的火把在风中摇曳,火光映照着他们毫无表情的脸。
“风!测速!”校尉吼道。
一名专司观测的老兵眯着眼,抓起一把尘土撒向空中,紧盯着尘土飘散的方向和速度:“西北风,疾!需修正,左移两度,增力半成!”
操作手立刻微调绞盘和配重。
时间仿佛凝固。关城其他方向的厮杀声、惨叫声、撞击声,似乎都变得遥远。雷火营阵地上,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引信燃烧时发出的微弱“嗤嗤”声。
“放——!”校尉用尽全身力气,嘶声咆哮!
十架霹雳车巨大的梢杆猛地扬起,发出沉闷的破空呼啸!十个不起眼的陶罐被巨大的力量抛射出去,在阴沉的天空中划过十道近乎笔直的轨迹,带着死神的请柬,扑向它们的目标!
魏军前沿霹雳车阵地
魏军操作手正忙碌地装填着下一个火油罐,巨大的配重箱缓缓升起。督战的校尉挥舞着鞭子,呵斥着加快速度。没人注意到天空那十个快速接近的小黑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