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墙观望,首鼠两端!”李卫冷哼一声,“王爷那边呢?主力动向如何?”
“漠北王主力仍在鹰扬川大营,似在整顿兵马,征集粮草,并未急于南下。但其派往各州的劝降使者络绎不绝,河间、保定等地,恐已暗通款曲。”
李卫面色凝重。潼关天险,他有三万精锐,自信可挡赵元庚一时。但若东线州郡皆反,叛军便可绕过潼关,直扑京畿,届时他孤守雄关,意义何在?
“朝廷督师人选,定了吗?”他沉声问。
参军面露难色:“朝会上争吵不休,互推不休,至今……尚无定论。只令将军紧守潼关,不得妄动。”
李卫一拳砸在地图边缘,怒道:“紧守!紧守!就知道紧守!坐视叛军蚕食州郡,动摇根基!朝中诸公,莫非真要等赵元庚兵临城下,才知刀兵之利吗?!”
参军低头不敢言。
李卫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他是边将,深知朝廷猜忌。无令出击,胜了未必有功,败了则万劫不复。
他目光扫过地图,忽然落在西北角:“玉门关那边……最近可有消息?北狄是否安分?”
参军一愣,显然没想到主帅会突然问及遥远的西北边陲,忙回道:“并无特殊军情上报。北狄今冬雪大,牲畜折损颇重,开春后小股扰边或有,大规模入寇应不至于。将军为何问起此地?”
李卫目光幽深,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不知为何,近日总有些心神不宁。漠北起事,北狄岂会毫无动静?赵元庚又岂会不惦记他的老邻居?多派些哨探,往西北方向也放远些。京里……谢相府上,可有私信传来?”
参军摇头:“并无。”
李卫沉默片刻,挥挥手:“知道了。继续加固城防,严密监视叛军动向。东线诸州……若有异动,即刻来报!”
“是!”
参军退下。李卫独自走到窗边,望向关外苍茫的山河。风雨欲来,他手握重兵,却被无形锁链捆缚在这关隘之内,这种滋味,憋闷得让人发狂。
他隐隐感觉到,这场风暴,绝不会只在东方酝酿。西北那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下,恐怕早已暗流汹涌。
鹰扬川,漠北王大营。
“废物!”
赵元庚的声音并不如何暴怒,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失望和杀意,让跪在帐下的影卫首领头垂得更低。
“六个人,潜入玉门关地界,只回来你一个?连那楚骁是圆是扁都没摸清楚?”赵元庚慢慢踱步,影子笼罩着那名浑身带伤、气息萎靡的影卫。
“王爷恕罪。”影卫首领声音沙哑,带着恐惧,“那楚骁手下有能人,戒备极严,我们刚接近其主力驻扎的堡垒,便……便遭遇截杀!手段狠辣,不像普通边军,倒像是…专业的死士!兄弟们拼死才护着属下冲出。”
“死士?”赵元庚脚步一顿,眼中精光爆射,“谢文渊的老底子?还是赵胤另外埋的钉子?”他猛地转身,看向一旁的吴用,“你怎么看?”
吴用捻着胡须,沉吟道:“玉门关情况,看来确非空穴来风。楚骁此人,恐怕不止是个勇夫。王爷,此事需重新计较。若能招揽。”
“招揽?”赵元庚嗤笑,“一个毛头小子,仗着几分运气和狠劲,占了点地盘,就值得本王去招揽?本王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他算什么东西!”他语气转冷,“既然不能为本王所用,那就更不能留给赵胤!尤其是现在!”
他眼中杀机再现:“影卫折了,就让‘狼骑’去!告诉兀脱,让他点齐本部五千轻骑,以追剿北狄溃兵为名,给本王逼近玉门关!若那楚骁识相,肯乖乖交出兵马地盘投降,便留他一条全尸。若敢反抗……”
赵元庚五指缓缓收拢,捏得骨节作响:“踏平那些刚捡回来的破城,把那小子的脑袋,给本王挂在玉门关的旗杆上!”
“王爷三思!”吴用急忙劝道,“此时分兵西北,恐削弱正面兵力,给李卫可乘之机。且无故攻伐朝廷新任的镇北都督,于大义有亏。”
“大义?”赵元庚猛地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积压的怒火,“本王就是大义!李卫缩在潼关里不敢出来,东线诸州传檄可定,本王抽五千人去料理一下背后的小麻烦,有何不可?难道要等那小子羽翼丰满,在背后捅本王一刀吗?”
他盯着吴用,目光如刀:“还是说,你觉得本王奈何不了一个边关小卒?”
吴用心头一凛,深知王爷刚愎性子已被激起,连忙躬身:“属下不敢。王爷英明!兀脱将军勇猛善战,五千狼骑足以扫荡西北!属下这便去传令!”
赵元庚冷哼一声,算是默许。
吴用快步退出大帐,后背惊出一层冷汗。他知道,王爷并非看不清局势,而是被一种突如其来的、针对那个无名小卒的强烈厌恶和忌惮左右了判断。这种情绪,在枭雄身上,往往是祸非福。
帐内,赵元庚余怒未消,走到案前,抓起一份关于京城动向的密报,看了两眼,又烦躁地扔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