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剧烈咳嗽着,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这个手段狠辣、来历不明的救命恩人。
青衣人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巧的铜牌,在亲兵眼前一晃即收。铜牌上似乎刻着一个模糊的“渊”字。
“能走吗?”青衣人声音依旧平淡,不带丝毫情绪。
亲兵咬牙点头,挣扎着站起。
“你的马在巷口右转第三家客栈后院。”青衣人语速很快,“带着你的东西,立刻出城,回玉门关。路上若有人再拦,亮出你楚将军亲卫的身份,直言要回关复命,谁敢阻挠,格杀勿论。”
亲兵一愣,随即重重点头,眼神重新燃起火焰:“多谢!不知恩人……”
“走!”青衣人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亲兵不再多言,深深看了他一眼,捂着受伤的手臂,踉跄却迅速地朝巷口奔去。
青衣人站在原地,听着脚步声远去,这才慢条斯理地拖起那两具尸体,塞进更深的杂物堆里,掩盖好血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他拍了拍手,压低斗笠,身影悄无声息地融入小巷另一端的阴影之中。
漠北,鹰扬川。
广袤的草场尚未完全返绿,凛冽的风中已弥漫着钢铁和战马的气息。连绵的营帐如同巨大的灰色蘑菇,覆盖了整片原野。中军大帐前,一杆玄色大纛迎风怒展,上书一个巨大的“赵”字。
帐内,炭火烧得正旺,驱赶着塞外的寒意。
漠北王赵元庚并未披甲,只着一身玄色锦袍,负手站在一幅巨大的牛皮地图前。他年近五十,身材高大,面容轮廓分明,久居边塞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纹路,一双鹰目开阖间精光四射,不怒自威。他手指点在地图上潼关的位置,沉声道:“李卫到了潼关?”
下首一名身着文士袍、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灵活的中年人躬身回道:“回王爷,朝廷旨意已下,镇西将军李卫率三万铁骑,日夜兼程,预计五日内可抵达潼关布防。此人用兵稳健,乃朝廷宿将,潼关天险,恐难速克。”
此人乃是赵元庚的头号谋士,姓吴名用,人称“鬼狐”。
赵元庚冷哼一声:“赵胤倒是还没糊涂透顶,知道第一时间堵住潼关。无妨,本王本也没想一口就吞掉京城。”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动,“东线,河间府、保定府那边,回应如何?”
吴用微微一笑,带着几分自得:“王爷声威所至,岂敢不从?河间总兵、保定都督皆已暗中递来降表,只待王爷大军一到,便可开关相迎。唯有……”他顿了顿,手指点向地图另一侧,“蓟州总兵刘武,态度暧昧,尚未明确答复。”
“刘武?”赵元庚眼中寒光一闪,“他是赵胤当年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天子门生。给脸不要脸,那便怪不得本王了。传令前锋营,加快速度,给本王敲打敲打蓟州,若再不识时务,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是!”帐外传令官高声应诺,脚步声迅速远去。
赵元庚转过身,走到主位坐下,端起一杯温热的马奶酒一饮而尽:“京城里,还有什么动静?咱们那位小皇帝,咳血归咳血,别临死前再给本王找点麻烦。”
吴用上前一步,低声道:“探子回报,陛下于朝会上吐血昏迷,醒来后下了几道明旨,调兵遣将,并令内阁推举督师人选。此外……有一事蹊跷。”
“讲。”
“兵部右侍郎崔岑,按王爷吩咐,扣下了玉门关送来的一份捷报。但随后,宫中似乎有秘使出入谢文渊府邸。紧接着,谢府有几个不起眼的家伙,连夜从西便门出了城,一人双马,换马不换人,直奔西北方向而去。看路线,不像是去潼关,倒像是……冲着玉门关那边。”
“玉门关?”赵元庚眉头猛地皱起,“捷报?什么捷报?北狄那边又闹什么幺蛾子了?”
吴用摇头:“消息被崔岑压得极死,具体内容不详。只隐约听说,似乎与一个叫楚骁的边关小将有关,提及什么‘大捷’、‘五十城’。”
“楚骁?”赵元庚搜索记忆,毫无印象,“无名小卒。五十城?呵,北狄人又不是泥捏的!莫非是赵胤病急乱投医,想出来的惑敌之计,或是谢文渊那老狐狸故布疑阵?”
他沉吟片刻,手指敲击着桌面:“不管真假,西北不能乱。北狄那群狼崽子,若是趁机南下,或是被朝廷拉拢过去,都是麻烦。咱们的人,到哪儿了?”
吴用立刻明了:“王爷是说‘影卫’?按行程,应已接近玉门关地界。”
赵元庚眼中闪过一抹冷酷:“传讯给他们。原计划不变,但多加一个任务——查清玉门关虚实。若那楚骁和五十城之说只是笑话,便不必理会。若……”他声音陡然转寒,“若那小子真成了点气候,真有那五十城……就地格杀,夺其兵权,绝不能让西北再起一支不听号令的兵马,给本王背后插刀子!”
“是!属下即刻去办!”吴用躬身领命,快步退出大帐。
帐内只剩下赵元庚一人。他重新走到地图前,目光幽深地凝视着西北方那片标注着“玉门关”的广阔区域,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