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松江港。
随着王卓与安庆公主的婚礼圆满落幕,一场宏大的远洋开拓计划正式启动。松江港,今日人声鼎沸,旌旗招展。四艘钢铁巨轮——两艘万吨级货轮与两艘千吨级海警船,正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上,等待着它们的首次远航。
不知是哪个大聪明的提议,这两艘货轮被分别命名为"亲王号"与"公主号",两艘海警船分别被命名为“镇海号”、“靖海号”,寓意着大明皇室开拓海疆的决心。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竟欣然应允了这个命名。
这支船队的组成堪称史无前例:
· 核心力量来自"东大"援建教导队,包括经验丰富的军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 大明方面选拔了经过严格培训的年轻矿工、匠户子弟和熟练渔民;
·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甘寂寞的勋贵子弟——魏国公府徐增寿、曹国公家次子、宋国公侄孙等;
· 而晋世子朱济熺的加入,更是彰显了朝廷对此次远航的重视。
面对众人的疑虑,晋王朱棡豪迈地表示:“世人皆言海外险恶!若本王的世子,都不敢身先士卒,乘风破浪,试问其他勋贵同僚,又怎会放心让自家的子弟投身远洋?以身作则,方显诚意!济熺此行,正是要为天下勋贵子弟,闯出一条海外建功立业的光明大道!”这番话掷地有声,瞬间压下了所有杂音,更点燃了许多勋贵子弟胸中的热血。
为了激励这些开拓者,朝廷特别颁布诏令:所有通过选拔的矿工、匠户、渔民,一律授予从九品官身。这对世代操持贱业或挣扎于温饱的底层家庭子弟而言,无疑是一步登天的龙门。正如王卓私下感叹:"国人对'上岸'的渴望,足以压倒对未知的恐惧。"
船队携带了足以支撑半年消耗的食物、淡水、药品等补给物资,以及最为关键的大功率电台。按照计划,船队抵达大洋洲后,将立即发电报回金陵,届时王卓将乘坐运—20前往建立临时坐标,开启后续的大规模物资传送。
...
茫茫大海,无垠蔚蓝。
“亲王号”乘风破浪,钢铁身躯沉稳地切开墨绿色的深海水体,留下两道长长的、翻滚着白色泡沫的航迹。在装饰相对考究的上层某间舱室内,年仅十八岁的晋王世子朱济熺凭窗而立。窗外是几乎静止的海天一色,广阔得令人心慌。他年轻的脸上,兴奋褪去后,不自觉流露出几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远离熟悉的陆地、宫廷的喧嚣,置身于这单调而永恒的波涛之上,世子之位带来的责任与隐隐的威胁感,此刻变得格外清晰。
同舱的徐增寿,这位魏国公府的三公子,虽年轻却显得沉稳许多。他放下手中的《海图纪要》,注意到朱济熺的神色,温声开口:“世子可是有些晕船?或是思虑过重?”他走到朱济熺身边,一同望向那吞噬一切的地平线。“莫要太过忧心。我听此次带队的‘东大’海军教官言道,这种新式铁甲轮船,内燃机驱动,航速远非旧式帆船可比。风帆船需数月航程,此船日夜兼程,二十日内必可抵达大洋洲。其平稳迅捷,实乃航海史上前所未有。”
朱济熺收回目光,轻叹一声,言语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忧虑:“让三叔(徐增寿行三)见笑了。倒非晕船……只是这离岸越远,心头越是空落。徐三叔,你说……我们这一行人,浩浩荡荡远赴那化外之地,会不会……会不会有些像是被朝廷……流放了?”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我在京师时便听闻,我那二弟济潢,近来在父王面前颇为殷勤……他素来……素来是有些心思的。”
徐增寿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冲淡了舱内略显凝重的气氛:“世子啊世子,你多虑了!大大的多虑了!”他拍了拍朱济熺的肩膀,眼神笃定,“朝廷早有明文颁布,所有参与此次海外开拓的人员,无论出身贵贱,只要能恪尽职守,达到规定的年限,皆可依其意愿申请调回大明本土,朝廷还将论功行赏!晋王让你这位世子跟随船队,正是要你立下这开疆拓土的头功,向天下、向陛下、也向晋藩上下,证明你才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况且,”他靠近一步,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分享秘闻的意味,“前些日子在太子府议事,我听世子朱高炽私下提及,朝中对海外藩国已有通盘考虑。即便将来王爷或世子需长期驻守海外藩国,亦定有章程,可定期回朝述职面圣。百年之后,亦当落叶归根,归葬孝陵之侧。这怎么会是流放?”
朱济熺听着徐增寿条分缕析的解释,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的阴霾被一丝光亮取代。徐增寿见状,知道心结已解大半,话锋适时一转,语调中充满了引导性的振奋:“况且世子,你可知晓,我们此番远航,肩负的使命,远不止于寻找矿藏、开拓几片荒地那般简单?”
“哦?”朱济熺的好奇心被勾起,“三叔所指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