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习所的空地上,拖拉机再次排开。来自东大的技术员站在其中一台拖拉机旁,努力用夹杂着生硬官话的词汇讲解:
“诸位看好!此乃起动钥匙,此为离合踏板,此为油门踏板!启动之前,必须检查此处‘机油尺’,看‘机油’是否足量;看此处‘水箱’,‘冷却水’是否充盈……”他一边说,一边费力地比划着。
学员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拼命记忆着这些闻所未闻的名词和操作。一个胆大的小伙子举手,指着拖拉机巨大的油箱问道:“先生!这……这铁牛一天真能吞下那许多‘油料’?这可比真牛吃的草料金贵太多了!”
技术员笑了,拍了拍冰冷的钢板:“金贵?但它一日能耕百亩良田!顶得上五十头壮牛昼夜不息!它不知疲倦,不惧寒暑,只要‘喂饱’了油料,便能一直干下去!算算总账,省下的牛力、人力、时间,岂是这点油钱可比?”
“哗——!”人群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声,看向“铁牛”的眼神不再是单纯的惊奇,开始带上了一丝对“力量”的敬畏和对“效率”的憧憬。
与此同时,松江码头。
巨大的栈桥伸向波涛微漾的海面,新下水的远洋货轮静静停泊。来自水师的健卒和饱经风浪的黝黑渔民,同样在东大专家的指导下,开始接触那些庞然大物般的采矿设备和复杂的航海仪器图谱。
在众多参与培训的水师官兵中,一个面容清秀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对远洋航运知识有着超凡的悟性。
课后,东大专家特意找到这位年轻人:"你对航海之道的领悟远超常人,不知如何称呼?"
年轻人恭敬行礼:"回先生的话,学生马三宝,现为东宫侍从。"
"马三宝......"专家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个名字,"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日后必成大器。"
王卓站在金陵城外的教习所旁,又远眺着松江方向。农机引擎的试车轰鸣声隐隐传来,如同新生的脉搏。远洋船队的帆影虽远,却已在心海起航。
道路依然漫长,荆棘遍布。但希望的星火,已然在年轻一代好奇而坚定的目光中被点燃。他相信,这些年轻的“铁牛驯兽师”们,终将驾驭着钢铁的力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犁出崭新的时代;那些勇敢的航海先驱,也必将劈波斩浪,从遥远的大洋,为华夏巨龙带回工业崛起不可或缺的钢铁脊梁!
然而,一个更现实的难题立刻浮上心头,如同冰冷的铁链缠绕着那些轰鸣的引擎:
这些铁牛要吃饱,要喝足!
“油”!
建立一套完善的燃油供应体系——从勘探、开采、运输到炼制、储存、分配——其难度和所需的时间精力,恐怕丝毫不亚于培训驾驶员!
王卓的目光变得深邃。看来,开采大明境内可能的油田,以及建立大明第一座现代化的炼油厂,已经刻不容缓地提上了日程。这将是另一场无声却同样艰难的战役。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